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组织安排 | 第13-15页 |
2 多机协同作战及机载雷达的理论研究 | 第15-26页 |
2.1 协同作战理论 | 第15-20页 |
2.1.1 多机协同作战的意义 | 第15-16页 |
2.1.2 多机协同作战的方式 | 第16-17页 |
2.1.3 多机协同作战的基本过程 | 第17-18页 |
2.1.4 多机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 | 第18-20页 |
2.2 机载雷达理论 | 第20-25页 |
2.2.1 机载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2.2 机载雷达的主要指标 | 第22-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多机协同条件下机载雷达作战系统的效能评估 | 第26-40页 |
3.1 效能评估的定义及流程 | 第26-28页 |
3.1.1 效能评估的定义 | 第26-27页 |
3.1.2 多机协同条件下机载雷达效能评估的步骤 | 第27-28页 |
3.2 多机协同条件下机载雷达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 | 第28-33页 |
3.2.1 多机协同条件下机载雷达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8-29页 |
3.2.2 多机协同条件下机载雷达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1页 |
3.2.3 多机协同条件下机载雷达指标数值的归一化 | 第31-33页 |
3.3 作战装备效能评估的常用方法 | 第33-39页 |
3.3.1 层次分析法 | 第33-36页 |
3.3.2 ADC方法 | 第36-37页 |
3.3.3 传统灰色关联度法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基于灰色关联度评估法的研究 | 第40-51页 |
4.1 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的研究 | 第40-46页 |
4.1.1 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 | 第40-42页 |
4.1.2 改进效能评估方法的步骤 | 第42-44页 |
4.1.3 案例分析 | 第44-46页 |
4.2 基于改进灰色区间关联度的研究 | 第46-50页 |
4.2.1 灰色区间关联度模型 | 第46页 |
4.2.2 采用灰色区间关联度进行效能评估的步骤 | 第46-49页 |
4.2.3 案例分析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多机协同条件下机载雷达作战效能评估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51-63页 |
5.1 效能评估软件的设计过程 | 第51-57页 |
5.2 效能评估软件的调试 | 第57-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总结及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个人简介及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