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周思聪生平 | 第12-18页 |
1.1 艺术语言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2-15页 |
1.2 艺术实践的现实主义道路 | 第15-18页 |
第2章 周思聪的绘画艺术实践 | 第18-38页 |
2.1 艺术实践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19页 |
2.2 创作初期的现实主义阶段 | 第19-26页 |
2.2.1 现实主义阶段的艺术实践 | 第19-23页 |
2.2.2 现实主义阶段的艺术语言 | 第23-25页 |
2.2.3 作品《清洁工人的怀念》的艺术特征 | 第25-26页 |
2.3 艺术创作语言由再现到表现的转变——创变阶段 | 第26-32页 |
2.3.1 创变阶段的艺术实践 | 第26-27页 |
2.3.2 转折之作《人民和总理》的艺术特征 | 第27-28页 |
2.3.3 《矿工图》的艺术特征及形式语言分析 | 第28-32页 |
2.4 艺术语言的升华——抒情阶段 | 第32-38页 |
2.4.1 创作晚期抒情画风代表 | 第32-35页 |
2.4.2“平朴清隽”——“彝女系列”作品赏析 | 第35-36页 |
2.4.3“寂静清凉”——“荷魂系列”作品的艺术特征 | 第36-38页 |
第3章 周思聪艺术实践的意义 | 第38-41页 |
3.1 艺术实践的创新之路 | 第38-39页 |
3.2 艺术实践的情感价值 | 第39-40页 |
3.3 艺术实践的人文情怀 | 第40-41页 |
第4章 周思聪创作的影响及其启示 | 第41-46页 |
4.1 绘画语言对当代水墨画创作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 绘画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给予人们的启示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