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类零件几何误差检验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新一代GPS理论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几何误差检验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3.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论文总体结构 | 第17-18页 |
2 几何误差检验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18-31页 |
2.1 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1 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简介 | 第18-19页 |
2.1.2 几何特征模型的建立及数字化描述 | 第19-22页 |
2.1.3 操作技术与操作算子 | 第22-24页 |
2.2 采样数据处理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 | 第24-27页 |
2.2.1 粗大误差剔除技术 | 第24-25页 |
2.2.2 目标优化与数学建模理论 | 第25-27页 |
2.3 几何误差及其评定方法 | 第27-30页 |
2.3.1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方法 | 第27-29页 |
2.3.2 位置误差及其评定方法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3 几何误差检验关键操作技术的研究 | 第31-42页 |
3.1 面向回转类零件提取操作的研究 | 第31-33页 |
3.1.1 典型提取方案及其应用分析 | 第31-32页 |
3.1.2 面向回转类零件提取方案的确定 | 第32-33页 |
3.2 滤波操作的研究 | 第33-36页 |
3.2.1 高斯滤波器权函数及衰减特性 | 第33-35页 |
3.2.2 轮廓滤波实现 | 第35-36页 |
3.2.3 滤波与采样点选择的关系 | 第36页 |
3.3 回转类零件典型几何误差检验方案的构建 | 第36-41页 |
3.3.1 直线度误差的检验方案 | 第36-38页 |
3.3.2 平面度误差的检验方案 | 第38-39页 |
3.3.3 圆度误差的检验方案 | 第39-40页 |
3.3.4 圆柱度误差的检验方案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4 几何误差检验系统优化算法的研究 | 第42-68页 |
4.1 增量算法的研究 | 第42-44页 |
4.1.1 增量算法的定理与推论 | 第42-43页 |
4.1.2 增量算法求解典型几何误差的流程 | 第43-44页 |
4.2 改进最小区域矢量法的研究 | 第44-54页 |
4.2.1 平面度评定的最小区域矢量法 | 第45-51页 |
4.2.2 平面内直线度的评定 | 第51-53页 |
4.2.3 改进矢量算法的计算步骤 | 第53-54页 |
4.3 改进极性变换回归算法的研究 | 第54-63页 |
4.3.1 最小区域判别准则 | 第55-56页 |
4.3.2 极性变换的基本原理及性质 | 第56-57页 |
4.3.3 极性变换回归算法 | 第57-61页 |
4.3.4 改进变换回归算法的研究 | 第61-63页 |
4.4 实验分析 | 第63-67页 |
4.5 小结 | 第67-68页 |
5 几何误差检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开发 | 第68-85页 |
5.1 几何误差检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68-71页 |
5.2 检验系统的界面与功能模块的开发 | 第71-73页 |
5.2.1 检验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71页 |
5.2.2 系统界面与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71-73页 |
5.3 系统与精密转台集成的初步实现 | 第73-75页 |
5.4 检验系统应用实例 | 第75-84页 |
5.5 小结 | 第84-8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5-86页 |
6.1 结论 | 第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