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同生境地引种栽培延胡索品质及质量安全性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说明-缩略词第11-12页
1 绪论第12-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1 植物药材质量的物质基础第12-13页
        1.1.2 不同地理区域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差异第13-14页
        1.1.3 影响植物化学多样性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1.4 药用植物的质量及安全性评价第15-16页
    1.2 延胡索药材的药用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延胡索相关简介第16页
        1.2.2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6-19页
        1.2.3 延胡索的栽培技术与加工炮制研究进展第19-21页
        1.2.4 延胡索的质量控制研究第21-22页
        1.2.5 延胡索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2页
        1.2.6 环境因子对延胡索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第22页
    1.3 论文立题思路第22-25页
        1.3.1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2页
        1.3.2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第22-23页
        1.3.3 研究内容第23-25页
    参考文献第25-31页
2 延胡索化学多样性评价方法的建立第31-55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1-36页
        2.1.1 实验材料第32-34页
        2.1.2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第34-3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6-50页
        2.2.1 方法学考察第36-37页
        2.2.2 同质园实验栽培延胡索的化学多样性第37-50页
    2.3 讨论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3 引种栽培延胡索块茎、地上部分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分析第55-7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55-58页
        3.1.1 实验材料第55-56页
        3.1.2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第56-5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8-67页
        3.2.1 生物碱类物质分析第58-62页
        3.2.2 核苷类物质分析第62-65页
        3.2.3 生物碱类核苷类物质相关性分析第65-67页
    3.3 讨论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4 引种栽培延胡索(不同种源)对其生物量积累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第71-95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71-72页
        4.1.1 实验材料第71-72页
        4.1.2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第7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2-92页
        4.2.1 不同种质延胡索的生长发育规律第72-73页
        4.2.2 不同种质延胡索的单株产量第73-75页
        4.2.3 不同种质延胡索的生理指标第75-79页
        4.2.4 不同种质延胡索生理指标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第79页
        4.2.5 不同种质延胡索叶片生理指标与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第79-92页
    4.3 讨论第92-93页
        4.3.1 不同种源对延胡索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第92页
        4.3.2 生理指标对其生物碱、核苷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分析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5页
5 引种栽培延胡索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第95-123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95-97页
        5.1.1 实验材料第95-96页
        5.1.2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第96-9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97-117页
        5.2.1 栽培基地基本信息第98页
        5.2.2 引种栽培不同种质延胡索根际和非根际的土壤养分第98-102页
        5.2.3 引种栽培不同种质延胡索根际和非根际的土壤酶活性第102-104页
        5.2.4 引种栽培不同种质延胡索根际和非根际的土壤有效养分与酶活性相关分析第104-110页
        5.2.5 引种栽培不同种质延胡索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主成分分析第110-114页
        5.2.6 环境因子对延胡索块茎中化学成分的影响第114-117页
    5.3 讨论第117-120页
        5.3.1 不同基源延胡索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特征比较第117-118页
        5.3.2 不同基源延胡索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特征比较第118-119页
        5.3.3 土壤因子对延胡索化学多样性的影响第119-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6 延胡索质量安全性评价与分析第123-136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123-127页
        6.1.1 实验材料第123-124页
        6.1.2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第124-127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127-133页
        6.2.1 药材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第127-130页
        6.2.2 药材中农药残留含量第130-133页
    6.3 讨论第133页
        6.3.1 引种栽培后药材及土壤中重金属的分析第133页
        6.3.2 引种栽培后药材农药残留的分析第133页
        6.3.3 提高延胡索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第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6页
7 钙和钾对延胡索幼苗镉毒害的缓解作用第136-146页
    7.1 材料和方法第136-138页
        7.1.1 实验材料第136-137页
        7.1.2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第137-138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38-141页
    7.3 讨论第141-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6页
8 总结与展望第146-148页
    8.1 总结第146-147页
    8.2 延胡索道地性的探讨第147页
    8.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147-148页
附录第148-150页
    附表1 采集地及万州、开州栽培基地生态因子第148-149页
    附表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第149-1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50-152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0页
    已发表与拟发表文章第150-151页
    专利申请第151页
    硕士在读期间的主要奖励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TR4分子对龋病预防及疗效评价的研究
下一篇:掺铕四氟钇钠纳米颗粒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