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11页 |
1.2.1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3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11-17页 |
1.3.1 村镇银行概述 | 第11-16页 |
1.3.2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1.1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的文献评述 | 第17-19页 |
2.1.2 关于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2.1.3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机构的文献评述 | 第20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2.2.1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文献评述 | 第20-22页 |
2.2.2 关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评述 | 第22-25页 |
3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43页 |
3.1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3.2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具体情况分析 | 第26-38页 |
3.2.1 机构布局情况 | 第26-27页 |
3.2.2 主发起人情况 | 第27-30页 |
3.2.3 财务情况 | 第30-37页 |
3.2.4 管理情况 | 第37-38页 |
3.3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3页 |
3.3.1 村镇银行实际市场定位有所“偏差” | 第38-39页 |
3.3.2 村镇银行法人治理机制亟待健全 | 第39页 |
3.3.3 盈利能力偏低,运营成本高 | 第39-40页 |
3.3.4 吸储困难而放贷容易,导致存贷比较高 | 第40-41页 |
3.3.5 业务系统不健全和平台建设滞后,业务拓展存在瓶颈 | 第41页 |
3.3.6 人力资源难以适应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 | 第41页 |
3.3.7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 | 第41-43页 |
4 基于SWOT的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优势与机遇分析 | 第43-52页 |
4.1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优势分析 | 第43-45页 |
4.1.1 村镇银行的独特性所拥有的“天然”优势 | 第43-44页 |
4.1.2 村镇银行发展态势良好 | 第44页 |
4.1.3 借助主发起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力量 | 第44-45页 |
4.1.4 具有较强的人缘地缘优势 | 第45页 |
4.2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机遇分析 | 第45-50页 |
4.2.1 村镇银行拥有很好的政策环境 | 第45-47页 |
4.2.2 贵州省经济金融发展态势良好 | 第47-49页 |
4.2.3 贵州省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巨大 | 第49页 |
4.2.4 贵州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第49-50页 |
4.3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50-52页 |
4.3.1 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50页 |
4.3.2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 | 第50页 |
4.3.3 民营银行的竞争威胁 | 第50-51页 |
4.3.4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 第51-52页 |
5 贵州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2-59页 |
5.1 坚守战略定位,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 第52-53页 |
5.2 拓展创新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 第53-54页 |
5.3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和公信力 | 第54-55页 |
5.4 健全公司治理及内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 第55-56页 |
5.5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素质能力 | 第56-57页 |
5.6 完善政策扶持,为村镇银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第57-58页 |
5.7 实行差异化监管,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 第58-59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