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超声显微注射器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显微注射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显微注射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压电超声破膜机理的研究 | 第22-36页 |
2.1 超声技术概述 | 第22-25页 |
2.1.1 超声技术的发展 | 第22-23页 |
2.1.2 超声技术的应用 | 第23-24页 |
2.1.3 超声波的发生装置 | 第24-25页 |
2.2 超声振动特性 | 第25-31页 |
2.2.1 超声波的主要物理参数 | 第25-28页 |
2.2.2 超声波的基本特性 | 第28-29页 |
2.2.3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 | 第29-30页 |
2.2.4 超声波的生物作用机制 | 第30-31页 |
2.3 超声振动破膜注射理论 | 第31-35页 |
2.3.1 超声破膜原理 | 第32-34页 |
2.3.2 超声振动参数分析 | 第34-35页 |
2.4 超声振动总结 | 第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压电显微注射器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 第36-51页 |
3.1 压电陶瓷驱动器选择和设计 | 第36-43页 |
3.1.1 叠堆压电陶瓷驱动器及其位移 | 第38-39页 |
3.1.2 压电陶瓷驱动器动态特征 | 第39-40页 |
3.1.3 压电陶瓷驱动器动态功率分析 | 第40-42页 |
3.1.4 压电陶瓷封装结构设计 | 第42-43页 |
3.2 显微注射针的制备 | 第43-44页 |
3.3 压电超声显微注射器总体机构设计 | 第44-50页 |
3.3.1 压电超声注射器结构设计方案 | 第44-46页 |
3.3.2 压电超声注射器柔性固定距离尺寸分析 | 第46-47页 |
3.3.3 压电超声注射器注射针固定尺寸分析 | 第47-49页 |
3.3.4 压电超声注射器模态分析 | 第49页 |
3.3.5 压电超声注射器整体结构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超声振动驱动与控制方法设计 | 第51-61页 |
4.1 超声破膜驱动和控制结构总体设计 | 第51页 |
4.2 信号发生器 | 第51-52页 |
4.3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设计 | 第52-56页 |
4.3.1 压电陶瓷驱动方法 | 第52-53页 |
4.3.2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电路设计 | 第53-55页 |
4.3.3 驱动电源整体结构设计 | 第55-56页 |
4.4 功放模块信号测试 | 第56-58页 |
4.4.1 驱动电源波形测试 | 第57-58页 |
4.4.2 驱动电源频率幅值测试 | 第58页 |
4.5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性能测试指标 | 第58-59页 |
4.6 压电驱动器振动测试 | 第59-6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压电超声注射器性能测试与超声破膜实验研究 | 第61-73页 |
5.1 压电超声注射器性能测试 | 第61-65页 |
5.1.1 注射器性能测试方法及实验平台 | 第61-62页 |
5.1.2 系统标定及振动幅值的测量 | 第62-63页 |
5.1.3 注射针在空气中振动测试 | 第63-64页 |
5.1.4 注射针在液体中振动测试 | 第64-65页 |
5.2 压电超声注射器细胞破膜实验 | 第65-72页 |
5.2.1 实验系统 | 第65-66页 |
5.2.2 破膜注射实验设计 | 第66-68页 |
5.2.3 实验材料分析 | 第68页 |
5.2.4 超声破膜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5.2.5 超声破膜注射实验成功率研究 | 第70-71页 |
5.2.6 压电超声破膜实验结果讨论 | 第71-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