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工业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1.1.1 我国水污染现状 | 第16页 |
1.1.2 工业上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1.1.2.1 混凝沉淀法 | 第16页 |
1.1.2.2 吸附法 | 第16-17页 |
1.1.2.3 生物降解法 | 第17页 |
1.1.2.4 离子交换树脂法 | 第17页 |
1.1.2.5 膜分离技术 | 第17页 |
1.2 化学法高级氧化技术 | 第17-23页 |
1.2.1 高级氧化技术简介 | 第17-18页 |
1.2.2 羟基自由基的性质 | 第18页 |
1.2.3 常见的高级氧化方法 | 第18-23页 |
1.2.3.1 Fenton法 | 第19页 |
1.2.3.2 臭氧氧化法 | 第19-20页 |
1.2.3.3 光催化氧化法 | 第20-21页 |
1.2.3.4 超声氧化法 | 第21-22页 |
1.2.3.5 多种方法联用 | 第22-23页 |
1.3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 | 第23-28页 |
1.3.1 直接阳极氧化过程 | 第23-25页 |
1.3.2 间接阳极氧化过程 | 第25-26页 |
1.3.3 电-Fenton氧化法 | 第26页 |
1.3.4 阴极间接氧化过程 | 第26-27页 |
1.3.5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联用 | 第27-28页 |
1.4 PbO_2电极 | 第28-30页 |
1.4.1 PbO_2电极的性质 | 第28-29页 |
1.4.2 制备PbO_2电极的方法 | 第29-30页 |
1.4.2.1 电化学沉积法 | 第29页 |
1.4.2.2 热分解法 | 第29-30页 |
1.4.2.3 压片法 | 第30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1.5.1 本文设计思路 | 第30页 |
1.5.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5.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化学Fenton法降解BG的研究 | 第32-44页 |
2.1 前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3-34页 |
2.2.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33-34页 |
2.2.2 酸性溶液BG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4页 |
2.2.3 H_2O_2浓度的测定 | 第34页 |
2.2.4 探究BG与H_2O_2反应的情况 | 第34页 |
2.2.5 化学Fenton法生成·OH速率与BG的降解速率关系 | 第34-35页 |
2.2.6 化学Fenton法降解BG的过程分析 | 第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2.3.1 探究BG与H_2O_2的反应 | 第35-36页 |
2.3.2 化学Fenton法生成·OH速率与BG降解速率的关系 | 第36-41页 |
2.3.2.1 BG降解过程的动力学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2.3.2.2 BG初始浓度对BG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2.3 H_2O_2初始浓度对BG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2.4 Fe~(2+)初始浓度对BG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2.3.3 化学Fenton法降解BG的过程分析 | 第41-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基于PbO_2电极的电化学高级氧化方法降解BG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4-68页 |
3.1 前言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52页 |
3.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4-46页 |
3.2.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3.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45-46页 |
3.2.2 实验装置 | 第46-47页 |
3.2.3 BG的反应动力学拟合方法 | 第47页 |
3.2.4 阴极、阳极的制备及降解效果分析 | 第47-49页 |
3.2.4.1 电极的制备 | 第47-48页 |
3.2.4.2 电极的形貌表征方法 | 第48页 |
3.2.4.3 不同电极电解BG效果分析 | 第48-49页 |
3.2.5 电解条件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5.1 电解温度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49页 |
3.2.5.2 溶液初始pH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49页 |
3.2.5.3 电流密度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49页 |
3.2.5.4 通入气体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6 对模拟染料废水进行电化学高级氧化降解 | 第50-51页 |
3.2.7 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 第51页 |
3.2.8 H_2O_2在阳极放电机理初探 | 第51-52页 |
3.2.8.1 H_2O_2浓度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8.2 扫速对H_2O_2极化曲线的影响 | 第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6页 |
3.3.1 电极形貌的表征 | 第52-54页 |
3.3.2 电极材料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3 电解条件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56-59页 |
3.3.3.1 电解温度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56页 |
3.3.3.2 电解液初始pH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3.3 电流密度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3.4 通入气体对电化学生成·OH速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4 电化学高级氧化过程降解染料效果研究 | 第59-60页 |
3.3.5 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 第60-61页 |
3.3.6 H_2O_2在阳极放电机理的研究 | 第61-66页 |
3.3.6.1 H_2O_2浓度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6.2 扫速对H_2O_2极化曲线的影响 | 第62-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Ga_2O_3-PbO_2电极研制及其作为电化学高级氧化用阳极的性能研究 | 第68-84页 |
4.1 前言 | 第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72页 |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68-70页 |
4.2.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8-69页 |
4.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第69-70页 |
4.2.2 Ga_2O_3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 第70页 |
4.2.3 电极制备方法 | 第70-71页 |
4.2.4 形貌、结构及元素组成表征 | 第71页 |
4.2.5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71页 |
4.2.6 电化学催化生成·OH能力测试 | 第71页 |
4.2.7 电化学催化氧化水中有机物性能研究 | 第71-7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1页 |
4.3.1 Ga_2O_3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及微观表面形貌 | 第72-74页 |
4.3.2 PbO_2电极及Ga_2O_3掺杂PbO_2电极的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74-77页 |
4.3.3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7-79页 |
4.3.3.1 电极析氧电位测试 | 第77-78页 |
4.3.3.2 电极的交流阻抗(EIS)测试 | 第78-79页 |
4.3.4 电极电化学催化生成·OH性能表征 | 第79-80页 |
4.3.5 电极电化学催化生成氧化降解COD性能测试 | 第80-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5.1 结论 | 第84页 |
5.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10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0-101页 |
附件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