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网建模与光伏渗透率提高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光伏弱电网建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光伏渗透率及其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提高光伏渗透率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光伏弱电网稳态建模方法 | 第16-31页 |
2.1 光伏弱电网建模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1 光伏弱电网定义 | 第16-17页 |
2.1.2 光伏弱电网简化模型 | 第17-18页 |
2.2 光伏弱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8页 |
2.2.1 功率因数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20-23页 |
2.2.2 弱电网下传输线长度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23-25页 |
2.2.3 传输线型号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25-28页 |
2.3 光伏弱电网稳态潮流计算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弱电网光伏渗透率 | 第31-43页 |
3.1 弱电网下输电线路无功功率分析 | 第31-34页 |
3.1.1 电力系统容升原理 | 第31-33页 |
3.1.2 无功功率平衡调节与电网电压的关系 | 第33-34页 |
3.2 容性无功功率补偿方法及补偿容量计算 | 第34-37页 |
3.2.1 容性无功功率补偿方法 | 第34-35页 |
3.2.2 容性无功功率补偿容量计算 | 第35-37页 |
3.3 利用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光伏渗透率仿真分析 | 第37-42页 |
3.3.1 静态无功补偿仿真 | 第37-39页 |
3.3.2 24小时动态无功补偿仿真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特殊情况下弱电网光伏渗透率提高方法 | 第43-53页 |
4.1 弱电网下光伏并网电压升高原理 | 第43-44页 |
4.2 弱电网下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 第44-46页 |
4.3 考虑特殊情况下渗透率的极限仿真分析 | 第46-52页 |
4.3.1 未使用电压电流控制时的渗透率极限分析 | 第46-48页 |
4.3.2 采用电压电流控制时的渗透率极限分析 | 第48-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弱电网下光伏选址定容优化提高光伏渗透率 | 第53-64页 |
5.1 改进多目标进化算法原理 | 第53-56页 |
5.1.1 多目标进化算法 | 第53页 |
5.1.2 新型多目标微分进化算法 | 第53-56页 |
5.2 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数学模型 | 第56-59页 |
5.2.1 目标函数 | 第56-57页 |
5.2.2 约束条件 | 第57-58页 |
5.2.3 光伏电源多目标选址定容优化流程 | 第58-59页 |
5.3 IEEE33节点光伏弱电网建模及仿真 | 第59-63页 |
5.3.1 IEEE33节点光伏弱电网 | 第59-60页 |
5.3.2 弱电网选址定容仿真优化设计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