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选题对象及相关概念的阐述和界定 | 第8-11页 |
1.2.1 寒地的概念 | 第8-9页 |
1.2.2 非限定功能空间的含义 | 第9-10页 |
1.2.3 非限定功能空间与多功能空间和通用空间的区别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1-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4-15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寒地小学建筑非限定功能空间设计现状调研 | 第19-35页 |
2.1 寒地小学的地域特征 | 第19-25页 |
2.1.1 气候特征 | 第19-20页 |
2.1.2 民族特征 | 第20-25页 |
2.2 寒地小学的人文特征 | 第25-26页 |
2.2.1 宗教信仰 | 第25页 |
2.2.2 传统习俗 | 第25-26页 |
2.3 寒地小学建筑非限定功能空间现状调研 | 第26-34页 |
2.3.1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现状调研 | 第26-29页 |
2.3.2 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现状调研 | 第29-31页 |
2.3.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小学现状调研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寒地小学建筑非限定功能空间设计原则 | 第35-52页 |
3.1 总体布局设计方面设计原则 | 第35-42页 |
3.1.1 针对寒地地域特征的总体布局设计原则 | 第35-39页 |
3.1.2 针对小学生行为方式的总体布局设计原则 | 第39-42页 |
3.2 空间形态处理方面设计原则 | 第42-50页 |
3.2.1 针对寒地地域特征的空间形态设计原则 | 第42-46页 |
3.2.2 针对小学生色彩感知的空间界面处理原则 | 第46-48页 |
3.2.3 针对学习交往的开放式教学空间处理原则 | 第48-50页 |
3.3 建筑材料技术方面设计原则 | 第50-51页 |
3.3.1 针对寒地地域特征的建筑材料设计原则 | 第50页 |
3.3.2 针对寒地经济节能的建筑技术设计原则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寒地小学建筑非限定功能空间设计对策 | 第52-63页 |
4.1 寒地小学教室空间的非限定功能设计对策 | 第52-55页 |
4.1.1 教室空间本体布局上的非限定设计 | 第53-54页 |
4.1.2 教室之间组织关系上的非限定设计 | 第54-55页 |
4.1.3 教室和教师办公室之间组织关系上的非限定设计 | 第55页 |
4.2 寒地小学廊空间的非限定功能设计对策 | 第55-60页 |
4.2.1 廊空间的概念 | 第55-56页 |
4.2.2 廊空间的基本属性 | 第56-58页 |
4.2.3 廊空间的非限定功能性 | 第58-60页 |
4.3 寒地小学活动空间的非限定功能设计对策 | 第60-62页 |
4.3.1 活动空间区域划分的方法 | 第60-61页 |
4.3.2 使用能够轻松移动的家具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