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结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椎生理及运动学 | 第12-13页 |
1.1.1 颈椎的骨头学 | 第12页 |
1.1.2 颈椎的运动学 | 第12-13页 |
1.1.3 颈部肌肉与关节的交互作用 | 第13页 |
1.2 西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 第13-14页 |
1.2.1 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1.2.2 西医治疗 | 第14页 |
1.3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 第14-19页 |
1.3.1 病因病机 | 第14-15页 |
1.3.2 中医治疗 | 第15-19页 |
1.4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2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20-21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2.1.2 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标准 | 第20页 |
2.1.3 纳入标准 | 第20-21页 |
2.1.4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2.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2.1 随机分组设计 | 第21页 |
2.2.2 实验措施 | 第21-22页 |
2.3 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第22-23页 |
2.3.1 观察指标 | 第22页 |
2.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第22页 |
2.3.3 针刺不良反应情况处理 | 第22-23页 |
2.4 统计软件与方法 | 第23页 |
2.5 研究结果 | 第23-32页 |
2.5.1 基线比较 | 第24-25页 |
2.5.2 治疗后结果 | 第25-32页 |
讨论 | 第32-37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32-33页 |
3.2 现代理论对"结"的理解 | 第33-35页 |
3.3 解结针法与普通针刺的对比 | 第35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3.5 不足与展望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3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