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数字素养及图书馆数字素养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数字素养及图书馆数字素养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数字素养教育与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服务的衍变 | 第17-23页 |
2.1 数字素养教育概述 | 第17-20页 |
2.1.1 数字素养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2 数字素养教育的起源 | 第18-19页 |
2.1.3 信息素养教育过渡到数字素养教育的可能性 | 第19-20页 |
2.2 高校图书馆服务环境的新变化 | 第20-21页 |
2.2.1 信息人才方面 | 第20页 |
2.2.2 信息技术方面 | 第20-21页 |
2.2.3 信息资源方面 | 第21页 |
2.3 以数字素养教育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衍变方向 | 第21-23页 |
2.3.1 由单一的入馆培训到全面的信息检索教学体系 | 第21-22页 |
2.3.2 由重理论传授到理论传授与实践应用并重 | 第22页 |
2.3.3 由重视信息资源数量到更加重视信息资源种类 | 第22-23页 |
3 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内外部信息环境分析 | 第23-31页 |
3.1 内部信息环境 | 第23-26页 |
3.1.1 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理念的应用 | 第23-24页 |
3.1.2 馆员的知识结构趋于丰富和完善 | 第24页 |
3.1.3 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方法趋于多元化 | 第24-25页 |
3.1.4 信息检索课程的选修性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第25-26页 |
3.1.5 数字素养教育效果考核、反馈机制尚需完善 | 第26页 |
3.2 外部信息环境 | 第26-28页 |
3.2.1 互联网引起的学生信息注意力转移 | 第26-27页 |
3.2.2 学生有危机感,但不能树立正确的信息管理意识 | 第27页 |
3.2.3 WEB2.0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3.2.4 高校科研活动迫切的知识需求 | 第28页 |
3.3 内外部信息环境的联系 | 第28-31页 |
3.3.1 互联网大发展时期高校图书馆的主动求变 | 第28-29页 |
3.3.2 宣传力和号召力略显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 第29页 |
3.3.3 高校图书馆与院系等教育部门的联系不紧密 | 第29-31页 |
4 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开展现状分析 | 第31-39页 |
4.1 网络调研分析—基于合肥地区8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调查 | 第31-33页 |
4.1.1 调研目的和对象 | 第31页 |
4.1.2 调研项目和结果 | 第31-33页 |
4.2 问卷调研分析—基于合肥地区8所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调查 | 第33页 |
4.2.1 调研目的和对象 | 第33页 |
4.2.2 调研项目 | 第33页 |
4.3 数字素养教育开展的内容、方式、频次、范围分析 | 第33-35页 |
4.3.1 内容分析 | 第33-34页 |
4.3.2 方式分析 | 第34页 |
4.3.3 频次分析 | 第34-35页 |
4.3.4 范围分析 | 第35页 |
4.4 存在的不足分析 | 第35-39页 |
4.4.1 内容方面 | 第35-36页 |
4.4.2 方式方面 | 第36-37页 |
4.4.3 频次方面 | 第37-38页 |
4.4.4 范围方而 | 第38-39页 |
5 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 第39-45页 |
5.1 内容上:专题教学和教材教学融合模式 | 第39-41页 |
5.1.1 专题教学丰富教育内容,注重互联网应用能力 | 第39-40页 |
5.1.2 教材教学关注学生系统知识把握,应注重教育方法的使用 | 第40-41页 |
5.2 方式上:一对多授课和多对多平台交流相结合模式 | 第41-42页 |
5.2.1 课堂一对多授课方式便于互动,易于监督学生的学习心态 | 第41页 |
5.2.2 多对多的在线教育平台便于交流,易于管理,可以取长补短 | 第41-42页 |
5.2.3 将分层教育应用到课堂式教学和在线教学平台中 | 第42页 |
5.3 频次上:定期教育和反馈后的强化教育同步进行模式 | 第42-43页 |
5.3.1 进行定期教育,提高不同教育途径的开展频次 | 第42页 |
5.3.2 实施强化教育,注重反馈后的查漏补缺 | 第42-43页 |
5.4 范围上:细化的馆院、馆系合作模式 | 第43-45页 |
5.4.1 选择试点院系单位,深化嵌入式服务 | 第43-44页 |
5.4.2 不断增强学科馆员服务高校科研工作的能力 | 第44-45页 |
6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