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负载均衡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1 数据中心的现状 | 第12页 |
1.1.2 SDN的出现 | 第12-13页 |
1.1.3 SDN与数据中心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第18-31页 |
2.1 SDN架构 | 第18-20页 |
2.2 OpenFlow技术 | 第20-23页 |
2.2.1 OpenFlow历史 | 第20页 |
2.2.2 OpenFlow交换机 | 第20-22页 |
2.2.3 OpenFlow协议 | 第22页 |
2.2.4 OpenFlow控制器 | 第22-23页 |
2.3 负载均衡技术 | 第23-30页 |
2.3.1 负载均衡的分类 | 第23-25页 |
2.3.2 传统网络负载均衡技术 | 第25-26页 |
2.3.3 基于SDN的网络负载均衡技术 | 第26-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负载均衡的研究 | 第31-51页 |
3.1 网络模型与问题描述 | 第31-37页 |
3.1.1 网络模型 | 第31-32页 |
3.1.2 问题描述 | 第32-37页 |
3.2 基于负载均衡的路由策略 | 第37-43页 |
3.2.1 设计思想 | 第37-38页 |
3.2.2 源主机到目的主机之间路径的计算 | 第38-39页 |
3.2.3 评估路径负载 | 第39-43页 |
3.2.4 路由选择 | 第43页 |
3.3 初始路由阶段 | 第43-44页 |
3.4 动态重路由阶段 | 第44-50页 |
3.4.1 大象流监控 | 第44页 |
3.4.2 负载均衡算法设计 | 第44-49页 |
3.4.3 基于优先级的流表更新策略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SDN的数据中心网络负载均衡的实现 | 第51-63页 |
4.1 模块划分 | 第51-52页 |
4.2 拓扑管理模块 | 第52-54页 |
4.2.1 链路管理模块 | 第52-53页 |
4.2.2 设备管理模块 | 第53-54页 |
4.2.3 路径表 | 第54页 |
4.3 流量统计模块 | 第54-57页 |
4.3.1 数据采集 | 第54-56页 |
4.3.2 数据存储 | 第56-57页 |
4.4 大流监控模块 | 第57-59页 |
4.5 路由决策模块 | 第59页 |
4.6 流表导入模块 | 第59-60页 |
4.7 负载监控模块 | 第60-62页 |
4.7.1 负载均衡阀值δ~* | 第60页 |
4.7.2 实现过程 | 第60-61页 |
4.7.3 添加模块 | 第61-6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3-73页 |
5.1 Mininet仿真平台 | 第63-65页 |
5.1.1 Mininet概述 | 第63页 |
5.1.2 自定义网络拓扑 | 第63-64页 |
5.1.3 自定义功能 | 第64-65页 |
5.2 试验环境 | 第65-66页 |
5.3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6-72页 |
5.3.1 性能评估指标 | 第66-67页 |
5.3.2 无阻塞全相连拓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3.3 胖树拓扑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5.3.4 可扩展性实验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3页 |
6.2 未来工作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