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9页 |
1 量子点简介 | 第18-19页 |
2 量子点的物理特性 | 第19-21页 |
2.1 量子点的发光特性 | 第19页 |
2.2 量子点的物理效应 | 第19-21页 |
3 量子点的应用 | 第21-23页 |
3.1 量子点在电子器件上的应用 | 第21页 |
3.2 量子点在生物大分子测定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3.3 量子点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4 量子点的毒性效应 | 第23-26页 |
4.1 量子点的分子毒性 | 第24-25页 |
4.2 量子点的细胞毒性 | 第25-26页 |
5 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6-29页 |
5.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5.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5.3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NAC-CdTe量子点的合成和表征 | 第29-34页 |
1 前言 | 第2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1 试剂 | 第29-30页 |
2.2 仪器 | 第30页 |
2.3 NAC-CdTe量子点的合成与纯化 | 第30页 |
2.4 NAC-CdTe量子点的表征 | 第30-31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第三章 NAC-CdTe量子点对过氧化氢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 | 第34-47页 |
1 前言 | 第34-3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2.1 试剂 | 第35页 |
2.2 仪器 | 第35-36页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6-37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3.1 荧光光谱及猝灭机理分析 | 第37-41页 |
3.2 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常数分析 | 第41-42页 |
3.3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3.4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3.5 圆二色谱分析 | 第44-45页 |
3.6 酶活性变化分析 | 第45页 |
4 结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NAC-CdTe量子点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 | 第47-59页 |
1 前言 | 第4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2.1 试剂 | 第47-48页 |
2.2 仪器 | 第48页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8-50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1 等温量热滴定分析 | 第50-51页 |
3.2 荧光光谱及猝灭机理分析 | 第51-54页 |
3.3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 | 第54-55页 |
3.4 紫外光谱分析 | 第55-56页 |
3.5 圆二色谱分析 | 第56-57页 |
3.6 酶活性变化分析 | 第57页 |
4 结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NAC-CdTe量子点对小鼠原代肝细胞和肾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 第59-68页 |
1 前言 | 第5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9-62页 |
2.1 动物和试剂 | 第59-60页 |
2.2 仪器 | 第60页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0-62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3.1 量子点对小鼠原代肝、肾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62-65页 |
3.2 量子点对小鼠原代肝、肾细胞中CAT、SOD活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4 结论 | 第66-68页 |
第六章 NAC-CdTe量子点与血液蛋白(牛血清蛋白和牛血红蛋白)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68-79页 |
1 前言 | 第6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2.1 试剂 | 第68-69页 |
2.2 仪器 | 第69页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69-70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78页 |
3.1 等温量热滴定分析 | 第70-71页 |
3.2 荧光光谱及猝灭机理分析 | 第71-75页 |
3.3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 | 第75-76页 |
3.4 紫外光谱分析 | 第76-77页 |
3.5 圆二色谱分析 | 第77-78页 |
4 结论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1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1.1 NAC-CdTe QDs对过氧化氢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 | 第79页 |
1.2 NAC-CdTe QDs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 | 第79页 |
1.3 NAC-CdTe QDs对小鼠原代肝、肾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 第79-80页 |
1.4 NAC-CdTe QDs与血液蛋白(牛血清蛋白和牛血红蛋白)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80页 |
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80页 |
3 论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94-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