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章 新闻人物访谈节目概述 | 第14-18页 |
第一节 访谈节目的概念 | 第14-15页 |
一、访谈节目的起源 | 第14页 |
二、访谈节目的含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新闻人物访谈节目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一、关于新闻访谈节目 | 第15页 |
二、关于新闻人物访谈节目 | 第15-16页 |
三、新闻人物访谈节目在整个新闻节目中的地位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的指导理论 | 第18-26页 |
第一节 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的主持人语言研究 | 第18-21页 |
一、语境对主持人语言的影响 | 第18-20页 |
二、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看其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影响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言语交际学理论指导下的访谈、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 | 第21-25页 |
一、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所遵循的交际原则 | 第22-23页 |
二、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运用的交际策略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典型新闻人物访谈节目概述 | 第26-31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26页 |
第二节 节目基本概况 | 第26-28页 |
一、《面对面》 | 第26-27页 |
二、《看见》 | 第27页 |
三、《杨澜访谈录》 | 第27页 |
四、《小崔说事》 | 第27-28页 |
五、《对话》 | 第28页 |
第三节 主持人的基本概况 | 第28-30页 |
一、《面对面》董倩、王宁 | 第28页 |
二、《看见》柴静 | 第28-29页 |
三、《杨澜访谈录》杨澜 | 第29页 |
四、《小崔说事》崔永元 | 第29页 |
五、《对话》陈伟鸿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的具体语言运用情况分析 | 第31-55页 |
第一节 新闻人物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开场语言分析 | 第31-34页 |
一、开篇名义 直奔主题 | 第31-32页 |
二、摆出事实 聚焦嘉宾 | 第32页 |
三、巧妙关联 由此及彼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新闻人物访谈节目过程中的主持人语言分析 | 第34-52页 |
一、主持人的提问形式 | 第34-41页 |
二、主持人的应接语言 | 第41-45页 |
三、主持人的插入语言 | 第45-48页 |
四、主持人对话轮转换的把握 | 第48-50页 |
五、主持人的体势语 | 第50-52页 |
第三节 新闻人物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结束语言分析 | 第52-54页 |
一、抒情式 | 第52-53页 |
二、归纳式 | 第53页 |
三、延伸倡导式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人素养和语言风格 | 第55-60页 |
第一节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人素养 | 第55-57页 |
一、语言的驾驭能力 | 第55-56页 |
二、场面的把控能力 | 第56页 |
三、平等的交流意识 | 第56页 |
四、真挚的思想感情 | 第56-57页 |
第二节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 第57-59页 |
一、个性气质与主持人语言风格 | 第57-58页 |
二、节目定位与主持人语言风格 | 第58页 |
三、访谈对象与主持人语言风格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