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1 甜菜夜蛾的发生与危害 | 第13页 |
1.2 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 第13-17页 |
1.2.1 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的组份 | 第13-14页 |
1.2.2 甜菜夜蛾的性信息素组份 | 第14页 |
1.2.3 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调控 | 第14-17页 |
1.3 鳞翅目昆虫PBAN与PBANR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PBAN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PBANR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RNAi在揭示基因功能中应用进展 | 第20-22页 |
1.4.1 RNAi的作用机理 | 第21页 |
1.4.2 RNAi在鳞翅目昆虫中的应用进展 | 第21-22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甜菜夜蛾PBANR基因的功能鉴定 | 第23-4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 第23页 |
2.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23页 |
2.1.3 常用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2.2.1 dsRNA的设计 | 第24页 |
2.2.2 dsRNA的制备 | 第24-28页 |
2.2.3 siRNA的合成及使用方法 | 第28页 |
2.2.4 注射方法、部位、龄期 | 第28-29页 |
2.2.5 注射体积的确定 | 第29页 |
2.2.6 试虫处理及实验方法 | 第29页 |
2.2.7 荧光定量PCR检测RNAi效应 | 第29-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5页 |
2.3.1 dsRNA的制备 | 第32-33页 |
2.3.2 dsRNA及siRNA注射方法及龄期的确定 | 第33-34页 |
2.3.3 注射体积的确定 | 第34-35页 |
2.3.4 基因定量片段的确认 | 第35-36页 |
2.3.5 定量PCR特异性引物的筛选 | 第36-37页 |
2.3.6 相对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7-41页 |
2.3.7 雌蛹前胸注射dsRNA后PBA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 | 第41-42页 |
2.3.8 雌蛹前胸注射R001-003后PBA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 | 第42-43页 |
2.3.9 雌蛾腹部注射R001-003后PBA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 | 第43-44页 |
2.3.10 雌蛾腹部注射R004-006后PBA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 | 第44-45页 |
2.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甜菜夜蛾PBAN基因的功能鉴定 | 第46-5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6-49页 |
3.2.1 siRNA的合成及使用方法 | 第46页 |
3.2.2 注射方法、部位、龄期 | 第46页 |
3.2.3 注射体积的确认 | 第46页 |
3.2.4 试虫处理及实验方法 | 第46页 |
3.2.5 荧光定量PCR检测RNAi效应 | 第46-49页 |
3.2.6 甜菜夜蛾PBAN基因沉默后生物学测定 | 第4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3.3.1 基因定量片段的确认 | 第49页 |
3.3.2 定量PCR特异性引物的筛选 | 第49-50页 |
3.3.3 相对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50-54页 |
3.3.4 雌蛹前胸注射N001、N002后PBA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 | 第54-55页 |
3.3.5 甜菜夜蛾PBAN基因沉默后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 第55-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1页 |
4.1 PBANR基因dsRNA的合成 | 第58页 |
4.2 微量注射 | 第58页 |
4.3 甜菜夜蛾脑-咽下神经节复合体总RNA的提取 | 第58-59页 |
4.4 荧光定量PCR扩增效率的优化 | 第59页 |
4.5 RNAi干涉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