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恩格斯群众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缘由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0-11页
        1.3.1 研究目标第10页
        1.3.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1页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11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1页
        1.4.2 比较法第11页
        1.4.3 综合法第11页
    1.5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第11-13页
        1.5.1 预期研究成果第11页
        1.5.2 创新点第11-13页
第2章 恩格斯群众观的理论渊源第13-20页
    2.1 黑格尔第14-16页
        2.1.1 精神和思维是创造一切的源泉第15页
        2.1.2 人是生命与自然,社会和上帝的联系纽带第15-16页
        2.1.3“贱民”的行动是无理性的第16页
    2.2 布鲁诺·鲍威尔及其青年黑格尔派第16-18页
        2.2.1 自我意识是创造一切的基础第16-17页
        2.2.2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消极力量第17-18页
    2.3 费尔巴哈第18-20页
        2.3.1 宗教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第18页
        2.3.2 人的产生和生存依赖自然界第18-20页
第3章 恩格斯群众观的形成过程第20-31页
    3.1 恩格斯群众观的萌芽第20-23页
        3.1.1 不来梅时期第20-21页
        3.1.2 柏林时期第21-23页
    3.2 恩格斯群众观的探索第23-26页
        3.2.1《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人民群众的劳动能创造财富第23-24页
        3.2.2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第24-26页
    3.3 恩格斯群众观的形成第26-29页
        3.3.1 《神圣家族》:人民群众创造了一切第26-27页
        3.3.2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群众应当有权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第27-28页
        3.3.3 《共产党宣言》第28-29页
    3.4 恩格斯群众观的进一步完善第29-31页
第4章 恩格斯群众观的主要内容第31-39页
    4.1 人民群众是历史生活的创造者第31-34页
        4.1.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31-32页
        4.1.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32-34页
    4.2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第34-36页
        4.2.1 人民群众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第34-35页
        4.2.2 人民群众可以推动社会变革的发展第35-36页
    4.3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成果的享有者第36-39页
第5章 研究恩格斯群众观的当代价值第39-46页
    5.1 研究恩格斯群众观的理论意义:有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创新第39-41页
    5.2 研究恩格斯群众观的现实意义第41-46页
        5.2.1 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第41-43页
        5.2.2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第43页
        5.2.3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体风电维护船侧体布局与阻力及耐波性能综合研究
下一篇:小麦秸秆及其纤维素的改性与吸附水体中Pb(Ⅱ)和As(Ⅴ)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