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3-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基于身边教师工作状态引发的思考 | 第13-14页 |
2.基于虐童事件广泛报道引发的思考 | 第14页 |
3.基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引发的思考 | 第14-15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幼儿教师 | 第15-16页 |
2.工作状态 | 第16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2.实践意义 | 第17页 |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7-18页 |
(五)研究方法与设计思路 | 第18-19页 |
1.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3)访谈法 | 第18-19页 |
2.设计思路 | 第19页 |
(六)论文的结构 | 第19-2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21-33页 |
(一)关于幼儿教师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二)关于教师工作状态的研究现状 | 第21-30页 |
1.教师工作状态的相关研究 | 第22-27页 |
(1)关于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 | 第22-23页 |
(2)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 | 第23-24页 |
(3)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 第24-25页 |
(4)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 | 第25-26页 |
(5)关于教师工作投入的研究 | 第26-27页 |
2.教师工作状态指标衡量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3.幼儿教师工作状态的相关研究 | 第29-30页 |
(三)国内外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四)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31页 |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31-33页 |
三、幼儿教师工作状态的调査问卷设计 | 第33-61页 |
(一)分析参考问卷 | 第33-34页 |
(二)《幼儿教师工作状态调査问卷》设计前的访谈 | 第34-36页 |
1.访谈目的 | 第34-35页 |
2.访谈对象 | 第35页 |
3.访谈内容 | 第35页 |
4.访谈结果 | 第35-36页 |
(三)幼儿教师工作状态调査初试问卷的形成 | 第36-37页 |
1.初试问卷结构 | 第36页 |
2.初试问卷说明 | 第36-37页 |
(1)初试问卷的形式 | 第36-37页 |
(2)初试问卷的编排 | 第37页 |
(四)初试问卷调査研究程序 | 第37-38页 |
1.初试对象的选取 | 第37-38页 |
2.初试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8页 |
3.初试问卷回收的有效性 | 第38页 |
4.初试问卷的统计处理 | 第38页 |
(五)初试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38-57页 |
1.项目分析 | 第38-40页 |
2.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40-57页 |
(1)因素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 第41页 |
(2)第一次因素分析 | 第41-51页 |
(3)第二次因素分析 | 第51-57页 |
3.因素的命名 | 第57页 |
(六)正式问卷的形成 | 第57-61页 |
1.信度验证 | 第57-58页 |
2.效度验证 | 第58-59页 |
3.幼儿教师工作状态调査正式问卷的形成 | 第59-61页 |
四、幼儿教师工作状态的调查分析 | 第61-81页 |
(一)研究对象的抽取 | 第61-62页 |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62页 |
(三)被试者基本情况 | 第62-65页 |
(四)测量工具 | 第65页 |
(五)结果与分析 | 第65-81页 |
1.幼儿教师工作状态的总体特征 | 第65页 |
2.不同特征人群的各指标衡量维度得分比较 | 第65-81页 |
(1)各指标衡量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66页 |
(2)各指标衡量维度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 第66-67页 |
(3)各指标衡量维度在年龄上的差异 | 第67-68页 |
(4)各指标衡量维度在学历上的差异 | 第68-70页 |
(5)各指标衡量维度在工龄上的差异 | 第70-71页 |
(6)各指标衡量维度在职业资格上的差异 | 第71-72页 |
(7)各指标衡量维度在职称上的差异 | 第72-73页 |
(8)各指标衡量维度在幼儿园性质上的差异 | 第73-74页 |
(9)各指标衡量维度在幼儿园级别上的差异 | 第74-75页 |
(10)各指标衡量维度在职务上的差异 | 第75-76页 |
(11)各指标衡量维度在劳动关系上的差异 | 第76-77页 |
(12)各指标衡量维度在月收入上的差异 | 第77-79页 |
(13)各指标衡量维度在住宿状况上的差异 | 第79-81页 |
五、幼儿教师工作状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81-94页 |
(一)问卷发放后的访谈 | 第81页 |
1.访谈目的 | 第81页 |
2.访谈对象 | 第81页 |
3.访谈内容 | 第81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81-83页 |
1.职业认识方面的问题 | 第82页 |
2.职业表现方面的问题 | 第82页 |
3.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 第82-83页 |
4.职业生活状态方面的问题 | 第83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83-94页 |
1.幼儿教师缺少职业自豪感 | 第83-86页 |
(1)对于幼儿教育理解过于理想化 | 第83-84页 |
(2)对于自身要求过于简单化 | 第84-85页 |
(3)对于工作期盼过于单一化 | 第85-86页 |
2.幼儿教师缺少有效的工作激励 | 第86-87页 |
(1)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够高 | 第86页 |
(2)幼儿教师绩效分配不够好 | 第86-87页 |
(3)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不够优 | 第87页 |
3.幼儿教师缺少向上的发展动力 | 第87-89页 |
(1)由教师的自以为是引起 | 第87-88页 |
(2)由教师的自我满足引起 | 第88页 |
(3)由教师的得过且过引起 | 第88-89页 |
4.幼儿教师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 | 第89-91页 |
(1)受工作的影响 | 第89-90页 |
(2)受生活的影响 | 第90页 |
(3)受环境的影响 | 第90-91页 |
5.幼儿男教师缺少“留”下来的动力 | 第91-94页 |
(1)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失调 | 第91-92页 |
(2)幼儿男教师缺少职业认同 | 第92页 |
(3)幼儿男教师缺少“群居”氛围 | 第92-94页 |
六、幼儿教师工作状态改进的对策 | 第94-99页 |
(一)从宏观上说 | 第94-95页 |
1.改革和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 第94页 |
2.改革和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 第94页 |
3.改革和完善教师绩效分配制度 | 第94-95页 |
(二)从中观上说 | 第95-97页 |
1.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质量 | 第95页 |
2.切实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第95-96页 |
3.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各项待遇与发展需要 | 第96-97页 |
(三)从微观上说 | 第97-99页 |
1.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第97页 |
2.加强幼儿教师自身职业情态建设 | 第97-98页 |
3.加强幼儿教师身心健康指导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附录 1:《幼儿教师工作状态调査问卷》设计前的访谈提纲 | 第105-106页 |
附录 2:《幼儿教师工作状态调査问卷》发放后的访谈提纲 | 第106-107页 |
附录 3:幼儿教师工作状态调査问卷(初试) | 第107-112页 |
附录 4:幼儿教师工作状态调査问卷(正式) | 第112-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