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章 路翎四、五十年代的文学活动 | 第15-31页 |
第一节 战争中高歌民族的强力 | 第16-22页 |
第二节 重新审视乡土中国的弊病 | 第22-28页 |
第三节 转型:无奈或是一种成熟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战争年代文艺创作中的知识分子心态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理论界争议的几个问题 | 第31-35页 |
第二节 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动向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一体化”文艺与个性化创作的矛盾 | 第38-48页 |
第一节 “新的人民文艺”的建构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共和国文化”的确立 | 第42-44页 |
第三节 路翎错位的成因分析 | 第44-46页 |
第四节 路翎评价及其意义探索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