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课题来源与项目依托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5页 |
1.2.1 矿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裂变径迹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矿床在造山带抬升剥蚀过程中保存情况反演的裂变径迹证据 | 第14页 |
1.2.4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3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完成工作量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完成工作量 | 第16-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2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7-18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8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18-20页 |
2.3.1NE-NNE向构造 | 第18-19页 |
2.3.2 NW向构造 | 第19-20页 |
2.4 区域岩浆活动 | 第20-21页 |
2.5 区域矿产概况 | 第21-22页 |
第3章 桐村矿区地质特征 | 第22-36页 |
3.1 矿区地层概况 | 第22-24页 |
3.1.1 奥陶系 | 第22-23页 |
3.1.2 第四系(Q) | 第23-24页 |
3.2 矿区构造 | 第24-25页 |
3.2.1NE向断裂 | 第24页 |
3.2.2NNE向断裂 | 第24-25页 |
3.2.3NW向断裂 | 第25页 |
3.3 矿区岩浆岩特征 | 第25-26页 |
3.4 矿区围岩蚀变及矿化 | 第26页 |
3.5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6-34页 |
3.5.1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 第26-27页 |
3.5.2 岩石矿相特征 | 第27-31页 |
3.5.3 蚀变分带特征 | 第31-33页 |
3.5.4 脉密统计及特征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桐村矿区裂变径迹分析 | 第36-47页 |
4.1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概述 | 第36-38页 |
4.1.1FT基本概念及原理 | 第36-37页 |
4.1.2FT退火行为及其应用 | 第37-38页 |
4.2 桐村矿区采样情况及实验流程 | 第38-39页 |
4.2.1 样品采集原理 | 第38-39页 |
4.2.2 样品制备及实验流程 | 第39页 |
4.3 样品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9-46页 |
4.3.1 测试结果 | 第39-41页 |
4.3.2 FT长度特征 | 第41-43页 |
4.3.3 FT年龄特征 | 第43-45页 |
4.3.4 围岩裂变径迹特征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矿床在造山带抬升剥蚀过程中保存情况 | 第47-54页 |
5.1 模拟岩体热历史 | 第47-48页 |
5.2 剥蚀速率计算 | 第48-50页 |
5.3 矿床保存情况分析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