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无人驾驶飞机论文

多类型无人机实时任务分配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14-15页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任务分配相关理论第17-27页
    2.1 无人机任务分配问题第17页
    2.2 无人机系统通信结构第17-21页
        2.2.1 集中式通信结构第18-19页
        2.2.2 分布式通信结构第19-20页
        2.2.3 混合式通信结构第20-21页
    2.3 传统的任务分配算法第21-22页
        2.3.1 整数规划方法第21页
        2.3.2 图论方法第21-22页
    2.4 智能仿生算法第22-25页
        2.4.1 遗传算法第22-23页
        2.4.2 蚁群算法第23-24页
        2.4.3 模拟退火算法第24-25页
    2.5 交叉熵方法第25页
    2.6 基于市场机制的合同网协议算法第25-26页
    2.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问题分析与模型描述第27-36页
    3.1 问题描述及分析第27-31页
        3.1.1 问题描述第27-29页
        3.1.2 问题分析第29-31页
    3.2 问题模型第31-35页
        3.2.1 任务预分配阶段第32-34页
        3.2.2 实时任务分配阶段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混合交叉熵的任务预分配第36-51页
    4.1 交叉熵方法概述第36-41页
        4.1.1 交叉熵方法原理第36-39页
        4.1.2 交叉熵方法方法求解优化问题第39-41页
    4.2 交叉熵方法的优势分析第41-43页
        4.2.1 交叉熵算法与遗传算法第42页
        4.2.2 交叉熵算法与蚁群算法第42-43页
        4.2.3 交叉熵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第43页
    4.3 引入局部搜索机制的混合交叉熵方法第43-45页
    4.4 基于混合交叉熵方法的多类型无人机任务预分配第45-50页
        4.4.1 基本设定与说明第46页
        4.4.2 概率矩阵列数编码方式设计第46-47页
        4.4.3 多类型无人机任务预分配过程第47-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基于合同网协议方法的实时任务分配第51-65页
    5.1 合同网协议方法概述第51-54页
        5.1.1 传统合同网协议方法第52-54页
    5.2 改进合同网协议方法第54-56页
        5.2.1 根据任务优先级确定投标时间第54-55页
        5.2.2 设置无人机可投标数目第55页
        5.2.3 招标者承担管理职责第55-56页
    5.3 基于合同网协议的实时任务分配第56-62页
        5.3.1 问题描述第56-60页
            5.3.1.1 招标条件第57页
            5.3.1.2 投标信息的评估标准第57-58页
            5.3.1.3 无人机需存储的数据结构第58-59页
            5.3.1.4 合同形式第59-60页
        5.3.2 算法流程第60-62页
    5.4 多类型无人机的冲突协调第62-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模拟实现与结果分析第65-79页
    6.1 引入局部搜索机制的混合交叉熵算法实现与分析第65-70页
        6.1.1 交叉熵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第66-67页
        6.1.2 交叉熵方法的稳定性分析第67-68页
        6.1.3 引进局部搜索机制的收敛性对比第68-69页
        6.1.4 混合交叉熵方法与智能仿生算法的性能对比第69-70页
    6.2 改进合同网协议方法的实现与分析第70-75页
        6.2.1 合同网协议方法改进前后的通信量对比第71-72页
        6.2.2 合同网协议方法改进前后的算法效率对比第72-73页
        6.2.3 扩大问题规模进行验证第73-75页
    6.3 算法在应用场景中的应用第75-78页
    6.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7.1 全文总结第79-80页
    7.2 未来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在轨服务的航天器视觉导航与跟踪控制方法
下一篇:香港TVB职业剧的发展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