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5-26页 |
1 大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 | 第15-19页 |
1.1 大型底栖动物概念和生态学作用 | 第15页 |
1.2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 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 | 第18-19页 |
2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2.1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第19-20页 |
2.2 围垦对大型底栖动物影响 | 第20页 |
2.3 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修复研究 | 第20-21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3页 |
4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4.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围垦对南汇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影响 | 第26-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1.1 研究地概况 | 第26页 |
1.2 调查方法 | 第26-27页 |
1.3 多样性指数 | 第27页 |
1.4 生境健康状况评价 | 第27-28页 |
1.5 生境受干扰等级评价 | 第28页 |
1.6 统计分析 | 第28页 |
2 结果 | 第28-41页 |
2.1 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分析 | 第28-33页 |
2.2 丰度和生物量 | 第33-36页 |
2.3 多样性指数 | 第36-37页 |
2.4 群落聚类和MDS分析 | 第37-38页 |
2.5 生境健康状况评价 | 第38-39页 |
2.6 生境受干扰等级评价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4页 |
3.1 围垦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 | 第41-42页 |
3.2 自然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 | 第42-43页 |
3.3 生态修复的建议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围垦潮滩内外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44-5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页 |
1.1 研究地点 | 第44页 |
1.2 调查方法 | 第44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1.4 功能群的划分 | 第44页 |
2 结果 | 第44-51页 |
2.1 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种类 | 第44-46页 |
2.2 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 | 第46-51页 |
2.3 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特征 | 第51页 |
3 讨论 | 第51-55页 |
3.1 围垦对促淤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 自然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时空分布 | 第52-53页 |
3.3 生态修复的建议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碧海金沙湿地生态修复的初步研究 | 第55-6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1.1 采样点设置 | 第55页 |
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55-56页 |
1.3 数据的处理 | 第56页 |
2 结果 | 第56-65页 |
2.1 种类组成 | 第56-59页 |
2.2 密度和生物量 | 第59页 |
2.3 生物多样性指数 | 第59-60页 |
2.4 群落聚类与MDS | 第60-61页 |
2.5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及水质评价 | 第61页 |
2.6 环境因子关系 | 第61-65页 |
3 讨论 | 第65-68页 |
3.1 浮游动物与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65-66页 |
3.2 对南汇东滩生态修复的建议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附录 长江口滩涂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名录 | 第80-85页 |
作者简历及个人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