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思路 | 第15-17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6-17页 |
一、扶贫开发及其重要意义 | 第17-23页 |
(一) 贫困及贫困界定的标准 | 第17-19页 |
1. 贫困的内涵 | 第17页 |
2. 贫困的分类 | 第17-18页 |
3. 贫困界定的标准 | 第18-19页 |
(二) 扶贫与扶贫开发 | 第19-21页 |
1. 扶贫的定义 | 第19页 |
2. 扶贫开发的定义 | 第19页 |
3. 扶贫开发的理论 | 第19-20页 |
4. 我国扶贫开发的政策 | 第20-21页 |
(三) 扶贫开发的意义 | 第21-23页 |
1. 扶贫开发能够更好的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 | 第21-22页 |
2. 扶贫开发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 | 第22页 |
3. 扶贫开发能够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 第22-23页 |
二、科左中旗扶贫开发现状 | 第23-32页 |
(一) 科左中旗概况及贫困现状 | 第23-26页 |
1. 科左中旗基本情况 | 第23页 |
2. 科左中旗贫困现状 | 第23-26页 |
(二) 科左中旗扶贫措施 | 第26-28页 |
1. 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加强组织领导 | 第27页 |
2. 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整合扶贫开发项目 | 第27页 |
3. 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引入竞争 | 第27-28页 |
4. 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包村联户工作 | 第28页 |
(三) 科左中旗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28-32页 |
1. 贫困地区嘎查村、人口有所下降、人均收入有所增长 | 第28-30页 |
2. 贫困地区农业、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 | 第30-31页 |
3. 贫困地区形成了以农牧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的新产业形式 | 第31页 |
4. 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高 | 第31-32页 |
三、科左中旗扶贫开发遇到的问题及成因 | 第32-43页 |
(一) 科左中旗扶贫开发遇到的问题 | 第32-36页 |
1. 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 第32-34页 |
2. 缺少扶贫资金、扶贫资金效率有待提高 | 第34页 |
3. 扶贫主体单一、多元化不足 | 第34-35页 |
4. 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扶贫带动能力不强 | 第35-36页 |
(二) 科左中旗扶贫开发问题成因 | 第36-43页 |
1. 自然条件差 | 第36-38页 |
2. 经济及政策方面 | 第38-40页 |
3. 贫困人群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落后,影响扶贫工作开展 | 第40-43页 |
四、国内外扶贫开发经验借鉴 | 第43-46页 |
(一) 巴西的扶贫开发政策及经验借鉴 | 第43-44页 |
(二) 毕节市扶贫开发政策及经验借鉴 | 第44-46页 |
五、解决科左中旗扶贫开发问题的对策 | 第46-53页 |
(一) 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46-47页 |
(二) 加强农业科技扶贫,增强农民抗险避灾能力 | 第47页 |
(三) 向教育事业增加投资,提升人力资本 | 第47-48页 |
(四) 完善农业保险和农村补充医疗健康保险体系 | 第48-49页 |
(五) 加强NGO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 第49-50页 |
(六) 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审查,业绩直接考核个人 | 第50页 |
(七) 发挥涉农企业的优势,带动区域扶贫 | 第50-51页 |
(八) 加强中介组织管理及“致富带头人”培养工作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