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野生蔬菜论文

野生蔬菜鸭儿芹的生物学特点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26页
    1.1 鸭儿芹研究概况第16-17页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第17-19页
        1.2.1 形态学标记第17页
        1.2.2 细胞学标记第17页
        1.2.3 生物化学标记第17页
        1.2.4 ISSR分子标记第17-19页
        1.2.5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19页
    1.3 鸭儿芹的植物化学研究第19-22页
        1.3.1 营养成份第19-20页
        1.3.2 挥发油第20-21页
        1.3.3 黄酮第21-22页
    1.4 鸭儿芹栽培技术第22-24页
        1.4.1 有土栽培第23页
        1.4.2 无土栽培第23页
        1.4.3 铁富集研究第23-24页
        1.4.4 铅和镉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第24页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鸭儿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6-40页
    2.1 鸭儿芹ISSR-PCR反应体系第26-31页
        2.1.1 材料与方法第26-29页
            2.1.1.1 材料第26页
            2.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6页
            2.1.1.3 方法第26-29页
        2.1.2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2.1.2.1 鸭儿芹ISSR-PCR扩增引物的筛选第29页
            2.1.2.2 特异性引物最适退火温度的确定第29-31页
        2.1.3 讨论第31页
    2.2 ISSR分子标记多样性分析第31-40页
        2.2.1 材料与方法第32页
            2.2.1.1 试验材料第32页
            2.2.1.2 仪器设备和分析软件第32页
            2.2.1.3 方法第32页
        2.2.2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2.2.2.1 鸭儿芹扩增条带多样性分析第32-34页
            2.2.2.2 基于ISSR标记的鸭儿芹群体聚类分析第34-38页
        2.2.3 讨论第38-40页
第三章 鸭儿芹的挥发油分析第40-48页
    3.1 挥发油的测定第40-48页
        3.1.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3.1.1.1 试验材料第40页
            3.1.1.2 仪器试剂第40页
            3.1.1.3 方法第40-41页
        3.1.2 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3.1.2.1 挥发油提取的结果第41-45页
            3.1.2.2 成分分析第45-46页
        3.1.3 讨论第46-48页
第四章 鸭儿芹的栽培试验第48-76页
    4.1 鸭儿芹的最适栽培条件的研究第48-59页
        4.1.1 材料来源第48页
        4.1.2 实验方法第48-52页
        4.1.3 重金属测定的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4.1.3.1 试验材料第52页
            4.1.3.2 仪器设备和分析软件第52页
            4.1.3.3 方法第52-53页
        4.1.4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4.1.4.1 铁富集情况下的生长情况第53-54页
            4.1.4.2 栽培基质对鸭儿芹生长影响第54-58页
            4.1.4.3 鸭儿芹对铁的吸收情况分析第58-59页
    4.2 外施铁肥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第59-63页
        4.2.1 材料与方法第59-61页
            4.2.1.1 试验材料第59页
            4.2.1.2 仪器试剂第59页
            4.2.1.3 方法第59-61页
        4.2.2 结果与分析第61-62页
        4.2.3 结论第62-63页
    4.3 镉、铅胁迫对鸭儿芹生理和生长影响的研究第63-76页
        4.3.1 材料与方法第63页
            4.3.1.1 材料来源第63页
            4.3.1.2 重金属溶液的配置第63页
        4.3.2 实验方法第63-66页
            4.3.2.1 实验材料第63页
            4.3.2.2 胁迫试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第63-65页
            4.3.2.3 叶绿素荧光仪指标的测定第65页
            4.3.2.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和计算第65-66页
            4.3.2.5 重金属的测定方法第66页
        4.3.3 结果与分析第66-74页
            4.3.3.1 光响应曲线的分析第66-68页
            4.3.3.2 最大量子产量的分析第68-69页
            4.3.3.3 株高变化的分析第69-70页
            4.3.3.4 叶长变化的分析第70-71页
            4.3.3.5 丙二醛含量的分析第71-72页
            4.3.3.6 鸭儿芹对铅的吸收情况分析第72-73页
            4.3.3.7 鸭儿芹对镉的吸收情况分析第73-74页
        4.3.4 结论与讨论第74-76页
第五章 鸭儿芹在中国的气候适应性分析第76-8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6-77页
        5.1.1 数据来源第76-77页
            5.1.1.1 鸭儿芹分布数据第76页
            5.1.1.2 环境数据第76-77页
            5.1.1.3 地图数据第77页
            5.1.1.4 预测软件第77页
            5.1.1.5 预测方法第7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7-80页
        5.2.1 预测结果第77-79页
        5.2.2 预测精度分析第79-80页
        5.2.3 鸭儿芹分布区生态环境因子分析第80页
    5.3 结语第80-82页
第六章 讨论第82-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录 1. ISSR-PCR凝胶电泳条带信息第93-102页
附录 2. 鸭儿芹ISSR-PCR电泳图附图第102-105页
附录 3. 色谱质谱图附录第105-11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云石制备纳米氧化镁的研究
下一篇:钢铁企业清洁生产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