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1.2.1 沉积物-水系统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 | 第16-23页 |
1.2.2 沉积物-水系统中影响氮素转化的主要因素 | 第23-24页 |
1.2.3 干湿交替对沉积物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1.4 拟解决问题与创新点 | 第26-28页 |
1.4.1 拟解决问题 | 第26-27页 |
1.4.2 实验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8-35页 |
2.1 研究区域与采样点位的选择 | 第28-30页 |
2.2 模拟实验设计 | 第30-31页 |
2.3 样品的采集、运输与处理 | 第31-32页 |
2.3.1 野外调查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运输 | 第31页 |
2.3.2 野外调查沉积物样品的预处理与储存 | 第31-32页 |
2.4 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32-35页 |
2.4.1 主要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2.4.2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2.4.3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第3章 东洞庭湖枯水期、平水期洲滩湿地沉积物氮素迁移转化规律 | 第35-51页 |
3.1 枯水期采样点沉积物中氮素的变化规律 | 第35-40页 |
3.1.1 枯水期沉积物中总氮的变化规律 | 第35-36页 |
3.1.2 枯水期沉积物中硝氮的变化规律 | 第36-37页 |
3.1.3 枯水期沉积物中氨氮的变化规律 | 第37-39页 |
3.1.4 枯水期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变异特征及与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3.2 平水期采样点沉积物中氮素的变化规律 | 第40-44页 |
3.2.1 平水期沉积物中总氮的变化规律 | 第40-41页 |
3.2.2 平水期沉积物中硝氮的变化规律 | 第41-42页 |
3.2.3 平水期沉积物中氨氮的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3.2.4 平水期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变异特征及与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3.3 水位变化对沉积物中氮形态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 枯、平水期沉积物粒径的变化特征 | 第46-49页 |
3.4.1 沉积物颗粒粒径的分类及测试方法 | 第46-48页 |
3.4.2 枯、平水期沉积物粒径变化 | 第48-49页 |
3.5 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干湿交替模拟实验中沉积物氮素及相关因素的变化规律 | 第51-75页 |
4.1 模拟实验设计 | 第51-52页 |
4.2 A-5上覆水-沉积物中氮形态和相关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52-59页 |
4.2.1 A-5装置中上覆水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52-53页 |
4.2.2 A-5装置中上覆水各形态氮浓度的变化规律 | 第53-55页 |
4.2.3 讨论 | 第55-56页 |
4.2.4 A-5装置中沉积物理化参数变化规律 | 第56-57页 |
4.2.5 A-5装置中沉积物氮形态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4.2.6 讨论 | 第58-59页 |
4.3 A-15上覆水-沉积物中氮形态和相关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59-67页 |
4.3.1 A-15装置中上覆水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4.3.2 A-15装置中上覆水各形态氮浓度的变化规律 | 第60-62页 |
4.3.3 讨论 | 第62-63页 |
4.3.4 A-15装置中沉积物理化参数变化规律 | 第63-65页 |
4.3.5 A-15装置中沉积物氮形态变化规律 | 第65-66页 |
4.3.6 讨论 | 第66-67页 |
4.4 A-30上覆水-沉积物中氮形态和相关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67-74页 |
4.4.1 A-30装置中上覆水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67-68页 |
4.4.2 A-30装置中上覆水氮形态的变化规律 | 第68-70页 |
4.4.3 讨论 | 第70页 |
4.4.4 A-30装置中沉积物理化参数变化规律 | 第70-71页 |
4.4.5 A-30装置中沉积物各形态氮含量变化规律 | 第71-73页 |
4.4.6 讨论 | 第73-74页 |
4.5 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