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县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文献资料分析法 | 第16页 |
(二) 访谈法 | 第16页 |
(三) 实地观察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生态旅游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 第17-24页 |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 第17-18页 |
二、生态旅游管理涉及的行为主体 | 第18-19页 |
(一) 旅游者 | 第18页 |
(二) 旅游经营者 | 第18页 |
(三) 目的地社区 | 第18-19页 |
(四) 政府部门 | 第19页 |
三、生态旅游管理的层次 | 第19页 |
四、生态旅游管理的范围及内容 | 第19-22页 |
(一) 生态旅游管理的范围 | 第19-20页 |
(二) 目的地生态旅游管理的内容 | 第20-22页 |
五、生态旅游管理的功能与意义 | 第22-24页 |
(一) 生态旅游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第22-23页 |
(二) 生态旅游管理对人文资源的保护 | 第23页 |
(三) 生态旅游管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第23-24页 |
第3章 九寨沟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第24-38页 |
一、九寨沟县概况 | 第24-27页 |
(一) 地理位置与管理部门 | 第24-25页 |
(二) 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 | 第25-27页 |
二、九寨沟县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 第27-32页 |
(一) 旅游规划注重生态基础建设 | 第27-28页 |
(二) 环境影响评价覆盖面广 | 第28-29页 |
(三) 环境管理及监测多部门协同治理 | 第29-30页 |
(四) 游客服务和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 第30-31页 |
(五) 生态旅游经营规范性得到增强 | 第31页 |
(六) 社区教育及居民参与度加大 | 第31-32页 |
三、九寨沟县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一) 规划论证的科学性与重心不明 | 第32-33页 |
(二) 环境影响评价不系统难以跟进 | 第33-34页 |
(三) 环境管理及监测部门难以协作 | 第34-35页 |
(四) 游客服务和管理质量亟待提高 | 第35-36页 |
(五) 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欠缺原则性 | 第36页 |
(六) 社区教育与居民参与动力不足 | 第36-38页 |
第4章 九寨沟生态旅游管理发展对策与展望 | 第38-44页 |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环境态势 | 第38-39页 |
(一) 总体形势 | 第38-39页 |
(二)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势 | 第39页 |
二、九寨沟生态旅游管理相关对策 | 第39-44页 |
(一) 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兼顾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 第39-40页 |
(二) 环境评价系统化,构建生态保障网络 | 第40-41页 |
(三) 建构全覆盖监测系统,强化监管执行力 | 第41页 |
(四) 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提升游客满意度 | 第41-42页 |
(五) 规范管理标准,推动经营思路转变 | 第42-43页 |
(六) 经济与文化双层激励,挖掘社区参与动力 | 第43-44页 |
三、未来展望 | 第44页 |
注释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