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2 徇私枉法罪概述 | 第10-14页 |
2.1 徇私枉法罪立法沿革 | 第10-12页 |
2.2 徇私枉法罪司法现状 | 第12-14页 |
3 徇私枉法罪主体要件探析 | 第14-19页 |
3.1 司法工作人员认定 | 第14-16页 |
3.1.1 身份说 | 第14-15页 |
3.1.2 职责说 | 第15-16页 |
3.2 共犯的认定 | 第16-19页 |
4 徇私枉法罪主观要件探析 | 第19-23页 |
4.1“徇私”“徇情”的性质 | 第19-20页 |
4.1.1 行为说 | 第19页 |
4.1.2 目的说 | 第19页 |
4.1.3 动机说 | 第19页 |
4.1.4 动机与行为说 | 第19-20页 |
4.2“徇私”“徇情”内容 | 第20-21页 |
4.2.1 个人私利说 | 第20-21页 |
4.2.2 个人、单位利益说 | 第21页 |
4.3“徇私”与“徇情”的关系辨析 | 第21-23页 |
5 徇私枉法罪客观要件探析 | 第23-37页 |
5.1“枉法”的类型 | 第23-27页 |
5.1.1 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 第23页 |
5.1.2 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 第23-26页 |
5.1.3 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 第26-27页 |
5.2“枉法”的具体行为方式 | 第27-31页 |
5.2.1 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 | 第27-28页 |
5.2.2 选择性的采纳证据来认定事实 | 第28-29页 |
5.2.3 曲解证明标准达成徇私枉法 | 第29-30页 |
5.2.4 以对法律的合理解释为由钻法律空子 | 第30-31页 |
5.3“枉法”的标准探析 | 第31-37页 |
5.3.1 国外枉法标准的学说 | 第31-33页 |
5.3.2 对我国徇私枉法罪中枉法标准的探析 | 第33-37页 |
6 徇私枉法罪与受贿罪罪数问题探析 | 第37-40页 |
6.1 一罪说 | 第37-38页 |
6.2 数罪并罚说 | 第38-40页 |
7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