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阴离子类松香施胶剂 | 第11-14页 |
1.2.1 松香与松香类施胶剂 | 第11-12页 |
1.2.2 皂化松香 | 第12-13页 |
1.2.3 强化松香胶 | 第13页 |
1.2.4 阴离子分散松香胶 | 第13-14页 |
1.3 阳离子松香胶的制备 | 第14-16页 |
1.3.1 阳离子松香胶类型 | 第14-15页 |
1.3.2 自身阳离子化松香胶 | 第15-16页 |
1.4 反应型施胶剂AKD、ASA | 第16页 |
1.5 仿中性和中-碱型施胶剂 | 第16-17页 |
1.6 水性聚氨酯乳液改性松香型施胶剂 | 第17-22页 |
1.6.1 水性聚氨酯乳液改性 | 第18页 |
1.6.2 水性聚氨酯乳液制备 | 第18-19页 |
1.6.3 水性聚氨酯改性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6.4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第19-22页 |
1.7 聚氨酯改性施胶剂研究应用的现状 | 第22-23页 |
1.7.1 阳离子聚氨酯乳液施胶剂的应用 | 第22-23页 |
1.7.2 阴离子聚氨酯乳液施胶应用 | 第23页 |
1.8 施胶剂中常用助剂 | 第23-25页 |
1.8.1 矾土 | 第23-24页 |
1.8.2 聚合氯化铝 | 第24页 |
1.8.3 阳离子淀粉 | 第24-25页 |
1.8.4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 第25页 |
1.9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9.1 立题依据 | 第25页 |
1.9.2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马来松香酸酐的制备 | 第27-34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8页 |
2.2.3 马来松香酸酐的制备 | 第28页 |
2.2.4 马来松香酸酐制备机理 | 第28-29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3.1 酸值的测定 | 第29页 |
2.3.2 转化率的测定 | 第29-30页 |
2.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4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2.4.1 马来酸酐加入量的影响 | 第30页 |
2.4.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1页 |
2.4.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页 |
2.4.5 正交实验与结果讨论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羟基松香酯化物的合成 | 第34-43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4-35页 |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5页 |
3.2.3 羟基松香酯化物合成 | 第35页 |
3.2.4 反应机理 | 第35页 |
3.3 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3.3.1 酸值的测定 | 第35-36页 |
3.3.2 酯化率的测定 | 第36页 |
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3.5 催化剂的选择 | 第37-38页 |
3.6 反应时间与转化率关系 | 第38-39页 |
3.7 温度与酯化率关系 | 第39-40页 |
3.8 摩尔比与酯化率关系 | 第40页 |
3.9 酸值与酯化率的计算分析 | 第40-42页 |
3.9.1 马来松香酯化与酸值 | 第40-41页 |
3.9.2 酸值与酯化率的转换关系 | 第41-42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松香基水性有机硅-聚氨酯施胶剂的制备 | 第43-5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3-44页 |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4页 |
4.2.3 松香水性聚氨酯高分散乳液制备 | 第44页 |
4.2.4 制备阴离子聚氨酯乳液实验原理 | 第44-45页 |
4.3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4.3.1 封闭率的测定 | 第45页 |
4.3.2 -NCO值的测定 | 第45页 |
4.3.3 乳液分散性 | 第45-46页 |
4.3.4 Si-PU乳液稳定性 | 第46页 |
4.3.5 Si-PU乳液粘度 | 第46页 |
4.3.6 Si-PU乳液固含量测定 | 第46页 |
4.3.7 Si-PU乳液粒径 | 第46页 |
4.3.8 Si-PU乳液接触角 | 第46页 |
4.4 结果和讨论 | 第46-55页 |
4.4.1 Si-PU膜的红外谱图 | 第46-47页 |
4.4.2 -NCO/-OH比对Si-PU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3 预聚反应温度与时间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4 酒石酸用量对水性聚氨酯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5 亲水扩链剂加入对乳液的粒径分布影响 | 第51-52页 |
4.4.6 有机硅加入量对乳液的粘度影响 | 第52-53页 |
4.4.7 不同量有机硅对乳液稳定性测试 | 第53-54页 |
4.4.8 不同量有机硅与接触角关系 | 第54-55页 |
4.5 封端剂与封闭效果关系 | 第55-56页 |
4.5.1 封端温度与封端效果关系 | 第55页 |
4.5.2 封端剂用量与封端效果关系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施胶实验 | 第58-68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58页 |
5.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5.2.3 施胶工艺具体流程(浆内施胶) | 第59-60页 |
5.3 施胶度测定 | 第60页 |
5.4 接触角测定 | 第60页 |
5.5 施胶效果对比 | 第60-62页 |
5.6 施胶影响的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6.1 pH值对施胶实验的影响 | 第62-63页 |
5.6.2 施胶剂用量对施胶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5.6.3 PAC对施胶差异分析 | 第64页 |
5.6.4 CPAM加入量对施胶影响 | 第64-65页 |
5.7 -NCO/-OH比值对施胶度影响 | 第65-67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实验总结 | 第68页 |
6.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