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草鱼抗菌免疫基因筛选及补体凝集素途径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2页
    1.1 补体系统概述第15-17页
        1.1.1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激活第15-16页
        1.1.2 补体自身的调节第16-17页
    1.2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第17-19页
        1.2.1 B淋巴细胞的活化第17-18页
        1.2.2 T淋巴细胞的活化第18-19页
    1.3 补体与细胞凋亡第19-21页
        1.3.1 补体系统参与的抑制细胞凋亡第20页
        1.3.2 鱼类补体系统参与的细胞凋亡第20-21页
    1.4 补体系统与细菌疾病相关的研究第21-22页
第二章 草鱼脾脏转录组分析第22-47页
    2.1 材料第22-24页
        2.1.1 草鱼及暂养条件第22-23页
        2.1.2 嗜水气单胞菌的活化第23页
        2.1.3 主要试剂及耗材第23-24页
        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2.2 方法第24-29页
        2.2.1 AH10感染草鱼半致死浓度的测定第24-25页
        2.2.2 草鱼脾脏样本收集第25页
        2.2.3 总RNA提取第25-26页
        2.2.4 总RNA质量检测及mRNA纯化第26页
        2.2.5 构建cDNA文库及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第26-27页
        2.2.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27页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第27-29页
        2.2.8 数据分析处理第29页
    2.3 结果第29-45页
        2.3.1 总RNA质量检测第29-30页
        2.3.2 转录组组装和数据分析第30-33页
        2.3.3 基因功能注释和分类第33-35页
        2.3.4 基因信号通路分析第35-37页
        2.3.5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第37-39页
        2.3.6 补体系统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39-41页
        2.3.7 补体相关信号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41-45页
    2.4 讨论第45-47页
第三章 草鱼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介导的抗菌免疫应答第47-72页
    3.1 材料第48-49页
        3.1.1 草鱼及暂养条件第48页
        3.1.2 嗜水气单胞菌的活化第48页
        3.1.3 主要的试剂和耗材第48页
        3.1.4 主要仪器第48-49页
    3.2 方法第49-59页
        3.2.1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草鱼半数致死浓度的测定第49页
        3.2.2 草鱼组织样本的收集第49页
        3.2.3 草鱼肝脏原代细胞培养第49-50页
        3.2.4 总RNA提取第50页
        3.2.5 总RNA质量检测第50页
        3.2.6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0-52页
        3.2.7 草鱼肝脏原代细胞转染第52-53页
        3.2.8 序列分析第53-54页
        3.2.9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第54-55页
        3.2.10 草鱼MBL体外表达模式第55页
        3.2.11 细菌刺激转染的肝脏细胞第55-56页
        3.2.12 荧光免疫组化第56页
        3.2.13 蛋白质印迹杂交第56-58页
        3.2.1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58-59页
        3.2.15 数据处理分析第59页
    3.3 结果第59-69页
        3.3.1 MBL基因的序列分析第59-61页
        3.3.2 MBL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第61-62页
        3.3.3 MBL时间依赖性表达模式分析第62-64页
        3.3.4 MBL在体外不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第64-65页
        3.3.5 过表达MBL对凝集素途径下游的影响第65页
        3.3.6 过表或敲减MBL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第65-67页
        3.3.7 过表达MBL对NF-κB的影响第67-68页
        3.3.8 嗜水气单胞菌对MBL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第68-69页
    3.4 讨论第69-72页
第四章 草鱼丝氨酸蛋白酶1介导的抗菌免疫应答第72-87页
    4.1 材料第72-73页
        4.1.1 草鱼及暂养条件第72页
        4.1.2 嗜水气单胞菌的活化第72-73页
        4.1.3 主要的试剂和耗材第73页
        4.1.4 主要仪器第73页
    4.2 方法第73-76页
        4.2.1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草鱼半数致死浓度的测定第73页
        4.2.2 草鱼组织样本的收集第73页
        4.2.3 草鱼肝脏原代细胞培养第73页
        4.2.4 总RNA提取第73页
        4.2.5 总RNA质量检测第73页
        4.2.6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3-74页
        4.2.7 草鱼肝脏原代细胞转染第74页
        4.2.8 序列分析第74页
        4.2.9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第74页
        4.2.10 草鱼MASP-1 体外表达模式第74页
        4.2.11 细菌刺激转染的肝脏细胞第74页
        4.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74-75页
        4.2.13 数据处理分析第75-76页
    4.3 结果第76-84页
        4.3.1 MASP-1 基因的序列分析第76-79页
        4.3.2 MASP-1 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第79页
        4.3.3 MASP-1 时间依赖性表达模式分析第79-81页
        4.3.4 MASP-1 在体外不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第81页
        4.3.5 过表达MASP-1 对凝集素途径下游的影响第81-82页
        4.3.6 过表或敲减MASP-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第82-83页
        4.3.7 过表达MASP-1 对NF-κB的影响第83-84页
    4.4 讨论第84-87页
第五章 草鱼补体C2介导的抗菌免疫应答第87-104页
    5.1 材料第87页
        5.1.1 草鱼及暂养条件第87页
        5.1.2 嗜水气单胞菌的活化第87页
        5.1.3 主要的试剂和耗材第87页
        5.1.4 主要仪器第87页
    5.2 方法第87-91页
        5.2.1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草鱼半数致死浓度的测定第87-88页
        5.2.2 草鱼组织样本的收集第88页
        5.2.3 草鱼肝脏原代细胞培养第88页
        5.2.4 总RNA提取第88页
        5.2.5 总RNA质量检测第88页
        5.2.6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8页
        5.2.7 草鱼肝脏原代细胞转染第88页
        5.2.8 序列分析第88-89页
        5.2.9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第89页
        5.2.10 草鱼C2体外表达模式第89页
        5.2.11 细菌刺激转染的肝脏细胞第89页
        5.2.12 荧光免疫组化第89页
        5.2.13 蛋白质印迹杂交第89页
        5.2.1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89-90页
        5.2.15 数据处理分析第90-91页
    5.3 结果第91-101页
        5.3.1 C2基因的序列分析第91-94页
        5.3.2 C2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第94页
        5.3.3 C2时间依赖性表达模式分析第94-95页
        5.3.4 C2在体外不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第95-96页
        5.3.5 过表达C2对凝集素途径下游的影响第96-97页
        5.3.6 过表或敲减C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第97-99页
        5.3.7 过表达C2对NF-κB的影响第99页
        5.3.8 嗜水气单胞菌对C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第99-101页
    5.4 讨论第101-104页
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6页
博士期间投稿及撰写的论文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越标准模型:粒子物理与宇宙学中的希格斯引力作用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投资的互动发展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