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2 土体动本构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动力本构模型 | 第15-16页 |
1.2.2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动力本构模型 | 第16-18页 |
1.2.3 小结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5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第2章 经典弹塑性理论和边界面理论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经典弹塑性理论 | 第21-25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2.2.2 普遍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23-25页 |
2.3 边界面弹塑性理论 | 第25-28页 |
2.3.1 特征面 | 第25-26页 |
2.3.2 硬化法则 | 第26页 |
2.3.3 流动法则 | 第26-27页 |
2.3.4 映射法则与塑性模量 | 第27-28页 |
2.4 边界面理论的本构模型介绍 | 第28-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崩坡积混合土试验研究及参数确定 | 第32-49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试验土概况 | 第32页 |
3.3 混合土的物理性质实验 | 第32-37页 |
3.3.1 土样天然含水率 | 第33页 |
3.3.2 土样天然密度 | 第33页 |
3.3.3 土样颗粒比重 | 第33-34页 |
3.3.4 土样颗粒级配曲线 | 第34-35页 |
3.3.5 土样中矿物成分测定 | 第35-37页 |
3.4 土-水特征试验 | 第37-39页 |
3.5 非饱和静三轴试验 | 第39-43页 |
3.6 非饱和固结试验 | 第43-47页 |
3.7 非饱和动三轴试验 | 第4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HHT模型 | 第49-59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HHT模型构建 | 第49-58页 |
4.2.1 p-s应力平面上的屈服方程 | 第49-50页 |
4.2.2 土水特征曲线 | 第50-51页 |
4.2.3 基于边界面理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51-57页 |
4.2.4 基于细颗粒含量影响对模型修正 | 第57页 |
4.2.5 HHT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4.2.6 常含水量下吸力、饱和度与外力之间的耦合关系 | 第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HHT模型数值计算 | 第59-66页 |
5.1 数值计算 | 第59-61页 |
5.1.1 数值计算目的 | 第59页 |
5.1.2 数值计算过程 | 第59-61页 |
5.2 HHT模型参数取值 | 第61-62页 |
5.3 HHT模型数值模拟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表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