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1 SOC1在花期调控网络中的功能 | 第11-13页 |
1.1.1 SOC1和光周期途径 | 第12页 |
1.1.2 SOC1和春化途径、自主途径 | 第12-13页 |
1.1.3 SOC1和赤霉素途径 | 第13页 |
1.1.4 SOC1和植物发育进程途径 | 第13页 |
1.2 FLC在花期调控网络中的功能 | 第13-15页 |
1.2.1 FLC与春化途径 | 第14-15页 |
1.2.2 FLC与自主途径 | 第15页 |
1.2.3 FLC与赤霉素途径 | 第15页 |
1.3 SVP在花期调控网络中的功能 | 第15-17页 |
1.3.1 SVP与自主途径 | 第16页 |
1.3.2 SVP与温敏途径 | 第16-17页 |
1.3.3 SVP与赤霉素途径 | 第17页 |
1.4 FLC、SVP对SOC1的调控作用 | 第17-21页 |
1.4.1 MADS-box基因 | 第17-20页 |
1.4.2 FLC、SVP对SOC1的调控方式 | 第20-21页 |
1.5 酵母单杂交技术 | 第21-23页 |
1.6 试验流程概述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芥菜SOC1启动子小片段构建 | 第27-34页 |
3.1 材料 | 第27页 |
3.2 方法 | 第27-31页 |
3.2.1 试剂配制 | 第27页 |
3.2.2 引物设计 | 第27-28页 |
3.2.3 SOC1启动子分段亚克隆 | 第28-30页 |
3.2.4 SOC1启动子小片段酵母重组质粒载体的构建 | 第30-31页 |
3.2.5 SOC1启动子小片段反应元件分析 | 第3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第四章 SOC1启动子小片段和FLC、SVP相互作用的验证 | 第34-40页 |
4.1 材料 | 第34页 |
4.2 方法 | 第34-37页 |
4.2.1 试剂配制 | 第34-35页 |
4.2.2 酵母重组质粒pABAi-SOC1Δ1-3转入Y1H Gold酵母菌中 | 第35-36页 |
4.2.3 重组酵母菌Y1H[pAbAi-SOC1△1-3]AbA背景浓度的检测 | 第36-37页 |
4.2.4 酵母单杂交验证实验 | 第37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4.3.1 重组酵母菌Y1H[pAbAi-SOC1△1-3]的AbA背景浓度 | 第37-38页 |
4.3.2 SOC1启动子小片段与FLC、SVP的相互作用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芥菜SOC1的启动子Ⅰ、Ⅱ型突变体片段与FLC、SVP的相互作用 | 第40-49页 |
5.1 材料 | 第40页 |
5.2 芥菜SOC1启动子Ⅰ、Ⅱ型突变体片段的获得 | 第40-41页 |
5.3 芥菜SOC1启动子Ⅰ型突变体和FLC、SVP作用验证 | 第41-42页 |
5.3.1 重组酵母Y1H[pAbAi-EliminateΔ1-3]构建 | 第41页 |
5.3.2 酵母单杂交验证试验 | 第41-42页 |
5.4 芥菜SOC1启动子Ⅱ型突变体和FLC、SVP作用验证 | 第42-43页 |
5.4.1 重组酵母Y1H[pAbAi-EliminateΔ1-3]构建 | 第42页 |
5.4.2 酵母单杂交验证试验 | 第42-43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43-49页 |
5.5.1 芥菜SOC1 Ⅰ启动子型突变体与FLC、SVP相互作用 | 第43-45页 |
5.5.2 芥菜SOC1 Ⅱ启动子型突变体和FLC、SVP相互作用 | 第45-49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49-51页 |
6.1 酵母单杂交系统的优点 | 第49页 |
6.2 CArG-box特异性 | 第49页 |
6.3 异源蛋白与CArG-box | 第49-50页 |
6.4 芥菜FLC、SVP蛋白与SOC1启动子结合区域的筛选 | 第50-5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1-53页 |
7.1 获得了芥菜SOC1启动子小片段及其Ⅰ、Ⅱ型突变体 | 第51页 |
7.2 芥菜SOC1启动子上的CArG-box是SOC1与FLC、SVP的互作区域 | 第51页 |
7.3 芥菜SOC1启动子上CArG-box在SOC1-FLC或SOC1-SVP互作中具有特异性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