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个人信贷论文

A银行B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现状第11-15页
        1.3.1 国外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第13-14页
        1.3.3 研究评述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5-16页
        1.4.1 论文研究思路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论文结构框架第16-18页
2 研究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8-26页
    2.1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界定第18-20页
        2.1.1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源流第18-19页
        2.1.2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类型第19-20页
    2.2 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第20-22页
        2.2.1 信贷风险的识别第20-21页
        2.2.2 信贷风险的量化与评估第21-22页
        2.2.3 信贷风险的监测与预警第22页
        2.2.4 信贷风险的处理第22页
    2.3 博弈论基础第22-25页
        2.3.1 博弈论的要素第23-24页
        2.3.2 博弈论的方法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A银行B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6-42页
    3.1 汽车信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6-29页
        3.1.1 国外汽车贷款行业发展概况第26-27页
        3.1.2 国内汽车贷款行业发展概况第27-28页
        3.1.3 国内外汽车贷款行业对比分析第28-29页
    3.2 A银行B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产品介绍及现状第29-35页
        3.2.1 A银行B分行个人汽车消费产品介绍第30-32页
        3.2.2 A银行B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现状第32-35页
    3.3 A银行B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存在问题第35-38页
        3.3.1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贷前调查机械化严重第35-36页
        3.3.2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贷中审查风险分析不全面第36-37页
        3.3.3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第37页
        3.3.4 抵押物难以变现第37-38页
    3.4 A银行B分行个人消费汽车贷款产生风险的原因第38-39页
        3.4.1 忽略第一还款来源第38页
        3.4.2 信贷系统风险预警不完善第38-39页
        3.4.3 缺乏奖励机制第39页
    3.5 A银行B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案例分析第39-41页
        3.5.1 案例一第39-40页
        3.5.2 案例二第40-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A银行B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和启示第42-52页
    4.1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第42-48页
        4.1.1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博弈特征第42-43页
        4.1.2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第43-48页
    4.2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博弈分析对于风险管理的启示第48-50页
        4.2.1 贷前调查—甄别优质客户第48-49页
        4.2.2 贷中审查—以第一还款来源能力为审批依据第49-50页
        4.2.3 贷后管理—及时监测风险隐患第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2页
5 A银行B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转型方案设计第52-60页
    5.1 完善贷前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有效甄别优质客户第52-54页
        5.1.1 风险评估体系的原则第52-53页
        5.1.2 评估指标的确立第53-54页
    5.2 完善贷中管理,落实风险担保机制第54-55页
        5.2.1 有效落实抵押第55页
        5.2.2 处置抵押物第55页
    5.3 完善贷后管理系统预警功能,及时监测风险隐患第55-56页
    5.4 建立责任清晰的奖惩机制第56-58页
        5.4.1 奖励机制全面清晰第57页
        5.4.2 公平制定责任评议制度第57-58页
    5.5 加强与汽车金融公司的深度合作第58-59页
    5.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拖出式适形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及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混合型肝细胞癌中肝前体细胞激活与肝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