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童话文体探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2页 |
一、对宗璞童话的研究 | 第8-9页 |
二、对宗璞童话研究现状的几点思考 | 第9-10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0页 |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宗谱童话中的诗意 | 第12-23页 |
第一节 诗化的语言 | 第12-16页 |
一、语言的凝练美 | 第12-13页 |
二、语言的音韵美 | 第13-14页 |
三、语言的画面美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在自然中彰显诗意 | 第16-19页 |
一、花的意象 | 第16-17页 |
二、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 | 第17-18页 |
三、自然环境描写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诗意建构的不足 | 第19-23页 |
一、细节过于求真 | 第19-20页 |
二、教育味太浓 | 第20-21页 |
三、缺乏韵味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宗璞童话的叙事 | 第23-35页 |
第一节 打破大团圆的叙事模式 | 第23-26页 |
一、传统童话的大团圆结局 | 第23页 |
二、宗璞童话打破了完美的结局 | 第23-24页 |
三、打破完美结局的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借童话表达成年人的人生体验 | 第26-31页 |
一、依旧属于童话 | 第26-27页 |
二、沉重的人生体验 | 第27-28页 |
三、哲思的蕴含 | 第28-31页 |
第三节 儿童形象刻画的得与失 | 第31-35页 |
一、走向儿童内心 | 第31-32页 |
二、扁平的儿童形象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宗璞童话的情绪 | 第35-42页 |
第一节 朦胧、含蓄的主题 | 第35-39页 |
一、主题含蓄的表现 | 第35-37页 |
二、主题含蓄的缘由 | 第37-38页 |
三、含蓄主题的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淡化的故事情节 | 第39-42页 |
一、淡化故事情节的叙事方式 | 第39-40页 |
二、淡化故事情节的局限性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宗璞童话的创作观念 | 第42-53页 |
第一节 “也是成年人的知己”的提出 | 第42-46页 |
一、时代的要求 | 第42-43页 |
二、作者的人生境遇 | 第43-44页 |
三、童话文体发展的趋势 | 第44-46页 |
第二节 “也是成年人的知己”的表现 | 第46-49页 |
一、历史的反思 | 第46-47页 |
二、人道主义的追寻 | 第47-49页 |
第三节 “也是成年人的知己”的当代意义 | 第49-53页 |
一、重拾信仰 | 第49-50页 |
二、导引方向 | 第50-51页 |
三、提供愉悦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