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创新点 | 第12页 |
1.6 重难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 | 第13-26页 |
2.1 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生态价值观历史沿革 | 第13-17页 |
2.1.1 原始蒙昧时代的主流生态价值观 | 第13-14页 |
2.1.2 中世纪宗教神学世界观影响下的生态价值观 | 第14-15页 |
2.1.3 文艺复兴之后的近代生态价值观 | 第15-17页 |
2.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 | 第17-20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自然观 | 第17-18页 |
2.2.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与生态问题的论述 | 第18-19页 |
2.2.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与消除的论述 | 第19页 |
2.2.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保护问题与政府责任的论述 | 第19-20页 |
2.2.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保护与共产主义发展的论述 | 第20页 |
2.3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丰富与发展 | 第20-26页 |
2.3.1 普列汉诺夫的生态价值观 | 第20-21页 |
2.3.2 列宁的生态价值观 | 第21页 |
2.3.3 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生态价值观的论述 | 第21-26页 |
第3章 青海藏族传统生态价值观 | 第26-39页 |
3.1 民间祭祀活动中蕴含的生态价值观 | 第26-29页 |
3.1.1 在转山转湖中强化尊山爱水的观念 | 第26-28页 |
3.1.2 在山神祭祀中增强对山体的敬畏之心 | 第28-29页 |
3.2 藏传佛教信仰中蕴含的生态价值观 | 第29-32页 |
3.2.1 在戒杀的律令中让人懂得珍爱生命 | 第29-30页 |
3.2.2 在放生的习俗中保护生物 | 第30-32页 |
3.3 牧场转换中蕴含的生态价值观 | 第32-33页 |
3.3.1 青藏高原地区牧场状况概述 | 第32页 |
3.3.2 在牧场转换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第32-33页 |
3.4 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 | 第33-39页 |
3.4.1 在服饰装扮上体现源自本性的善恶观 | 第33-34页 |
3.4.2 在饮食习惯中实现对自然界的最小索取 | 第34-36页 |
3.4.3 在居住方式上发挥着保护植被的功能 | 第36-37页 |
3.4.4 在日常出行上体现节约能源的特色 | 第37-39页 |
第4章 当代青海藏族对传统生态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 第39-65页 |
4.1 青海藏族科学生态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 第39-43页 |
4.1.1 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增强了藏族的生态价值观 | 第39-40页 |
4.1.2 生态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了藏族的生态保护意识 | 第40-42页 |
4.1.3 互联网的覆盖巩固了藏族的生态保护理念 | 第42-43页 |
4.2 藏族宗教活动中对传统生态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 第43-54页 |
4.2.1 戒杀传统让藏族保护动物的习惯成为可能 | 第43-46页 |
4.2.2 放生习俗让藏族更加重视珍爱生命 | 第46-49页 |
4.2.3 转山转湖提高了藏族保护山水的自觉性 | 第49-51页 |
4.2.4 山神祭让藏族养成维护生存环境的价值观 | 第51-54页 |
4.3 生产生活中对传统生态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 第54-65页 |
4.3.1 科学生态价值观在牧场转换中显现 | 第54-57页 |
4.3.2 服饰装扮的革新让藏族更重视对动植物的保护 | 第57-59页 |
4.3.3 饮食习俗的变化改变了藏族单一的饮食结构 | 第59-62页 |
4.3.4 居住方式的变革影响着藏族的生态价值观 | 第62-63页 |
4.3.5 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 | 第63-65页 |
第5章 青海藏族树立科学生态价值观的启示 | 第65-69页 |
5.1 加强国家政策法律制度保障 | 第65-66页 |
5.1.1 合理利用国家政策扶持 | 第65页 |
5.1.2 加强国家大型生态工程建设 | 第65-66页 |
5.2 在与时俱进中培育科学生态价值观 | 第66-69页 |
5.2.1 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培育科学生态价值观 | 第66-67页 |
5.2.2 大力提高青海藏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 第67页 |
5.2.3 贯彻落实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67-68页 |
5.2.4 提高青海藏族地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 第73-76页 |
附录B | 第76-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