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8页 |
1.1 汞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8页 |
1.2 土壤汞污染概况 | 第8-12页 |
1.2.1 汞的毒性 | 第8-10页 |
1.2.2 土壤汞的来源 | 第10-11页 |
1.2.3 汞的形态和转化 | 第11-12页 |
1.2.4 土壤中汞的迁移 | 第12页 |
1.3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 第12-15页 |
1.3.1 物理修复技术 | 第13页 |
1.3.2 化学修复技术 | 第13-14页 |
1.3.3 生物修复技术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3 实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和方法概述 | 第18-20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19页 |
2.2 低温热解技术介绍 | 第19-20页 |
第3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3.1 采样点布设 | 第20页 |
3.2 采样方法与样品处理 | 第20-21页 |
3.3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1页 |
3.4 土壤总汞及形态汞的测定 | 第21-22页 |
3.5 热解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第4章 低温热解和添加剂实验研究 | 第23-38页 |
4.1 热解实验探究 | 第24-25页 |
4.2 添加剂选择实验 | 第25-28页 |
4.2.1 添加FeCl_2、FeCl_3对土壤中汞浓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4.2.2 添加KI对土壤汞浓度的影响研究 | 第26-27页 |
4.2.3 添加腐殖酸、柠檬酸对土壤汞浓度的影响研究 | 第27-28页 |
4.3 土壤样品质量对汞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28-30页 |
4.4 干湿效果对汞去除效果的对比 | 第30-32页 |
4.5 不同添加剂投加量对汞去除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4.6 热解温度和时间正交实验 | 第33-36页 |
4.6.1 添加FeCl_2的正交实验 | 第34-35页 |
4.6.2 添加FeCl_3的正交实验 | 第35页 |
4.6.3 添加KI的正交试验 | 第35-36页 |
4.6.4 添加柠檬酸的正交试验 | 第36页 |
4.7 小结 | 第36-38页 |
第5章 不同添加剂对土壤汞形态的影响研究 | 第38-42页 |
5.1 模拟污染土壤实验 | 第38-39页 |
5.2 添加剂条件下土壤汞形态的变化研究 | 第39-41页 |
5.2.1 不同添加剂土壤汞形态数据对比研究 | 第39-40页 |
5.2.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5.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6.1 结论 | 第42-43页 |
6.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