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分析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 第2章 弹性波有限差分正演方法的研究 | 第18-30页 | 
| 2.1 三维弹性波方程 | 第18-19页 | 
| 2.2 交错网格表示 | 第19-20页 | 
| 2.3 多波波场分离 | 第20-21页 | 
| 2.4 边界处理 | 第21-23页 | 
| 2.5 模拟验证 | 第23-30页 | 
| 第3章 偏振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30-38页 | 
| 3.1 偏振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0-34页 | 
| 3.1.1 偏振投影方法 | 第30-31页 | 
| 3.1.2 确定偏振方向 | 第31-32页 | 
| 3.1.3 标准协方差矩阵 | 第32-33页 | 
| 3.1.4 偏振特征参数的计算 | 第33-34页 | 
| 3.2 协方差矩阵法偏振定位 | 第34-38页 | 
| 3.2.1 偏振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34页 | 
| 3.2.2 偏振分析时窗的自动选择 | 第34页 | 
| 3.2.3 自适应协方差矩阵 | 第34-35页 | 
| 3.2.4 震源定位 | 第35-36页 | 
| 3.2.5 模拟验证 | 第36-38页 | 
| 第4章 均匀介质条件下的走时差法定位 | 第38-48页 | 
| 4.1 初至拾取方法 | 第38-44页 | 
| 4.1.1 能量比法 | 第38-39页 | 
| 4.1.2 小波变换 | 第39页 | 
| 4.1.3 初至自动拾取 | 第39-40页 | 
| 4.1.4 性能验证 | 第40-43页 | 
| 4.1.5 模拟数据测试 | 第43-44页 | 
| 4.2 走时差法定位 | 第44-48页 | 
| 4.2.1 基于偏振角的数据旋转方法 | 第44-45页 | 
| 4.2.2 基于初至的走时差方法 | 第45-46页 | 
| 4.2.3 优化计算 | 第46-47页 | 
| 4.2.4 模拟验证 | 第47-48页 | 
| 第5章 偏振分析法和走时差法的联合定位 | 第48-58页 | 
| 5.1 三分量检波器的姿态检测 | 第48-53页 | 
| 5.1.1 多功能检波器集成及其姿态检测 | 第48-49页 | 
| 5.1.2 惯性传感器组合方案 | 第49-50页 | 
| 5.1.3 主动适应环境的快速数据融合方法 | 第50-51页 | 
| 5.1.4 现场解算单元 | 第51-52页 | 
| 5.1.5 检波器姿态显示设计 | 第52-53页 | 
| 5.2 检波器校正算法设计 | 第53-56页 | 
| 5.2.1 校正示意图 | 第53-54页 | 
| 5.2.2 计算方法 | 第54-56页 | 
| 5.3 联合定位方法设计 | 第56-58页 | 
| 5.3.1 定位模型的建立 | 第56页 | 
| 5.3.2 优化计算 | 第56-58页 | 
| 第6章 应用案例 | 第58-74页 | 
| 6.1 微震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58-68页 | 
| 6.1.1 试验区概况 | 第58-60页 | 
| 6.1.2 检波器布置与安装 | 第60-62页 | 
| 6.1.3 数据校正 | 第62-64页 | 
| 6.1.4 初至拾取 | 第64-65页 | 
| 6.1.5 震源定位 | 第65-67页 | 
| 6.1.6 对比结果 | 第67-68页 | 
| 6.2 微震监测事件分析 | 第68-74页 | 
| 6.2.1 爆破事件分析 | 第68-69页 | 
| 6.2.2 微震事件分析 | 第69-72页 | 
| 6.2.3 微震事件总结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