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 研究问题原因的角度新 | 第12页 |
(二) 对策针对性强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问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 何为“诚信” | 第13页 |
(二) 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一) 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特点 | 第14页 |
(二) 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特点 | 第14-15页 |
三、本研究相关的理论 | 第15-17页 |
(一) 社会心理学理论——从众心理 | 第15-16页 |
(二) 经济学理论——成本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沈阳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7-30页 |
一、问卷调查情况 | 第17-18页 |
(一) 问卷的设计 | 第17页 |
(二) 问卷调查 | 第17页 |
(三) 问卷的整理 | 第17-18页 |
二、沈阳市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问题 | 第18-24页 |
(一) 学习中的诚信问题 | 第18-21页 |
(二) 经济中的诚信问题 | 第21-22页 |
(三) 求职中的诚信问题 | 第22-23页 |
(四) 交友中的诚信问题 | 第23-24页 |
三、沈阳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 | 第24-30页 |
(一) 自身素质欠缺 | 第24-26页 |
(二) 不良风气的侵蚀 | 第26-27页 |
(三) 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弱化 | 第27-28页 |
(四) 约束机制的不足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沈阳市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 | 第30-36页 |
一、培养学生自律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 第30-32页 |
(一) 培养高职学生诚信观念 | 第30-31页 |
(二) 引导高职学生诚信自律 | 第31-32页 |
二、构建社会诚信环境,营造高职学生诚信氛围 | 第32-33页 |
(一) 加强社会经济诚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 第32-33页 |
(二) 加快社会诚信的法律化、制度化建设 | 第33页 |
三、加强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主导作用 | 第33-34页 |
(一) 丰富诚信教育内容 | 第33-34页 |
(二) 创新学生诚信教育模式 | 第34页 |
(三) 提高教师诚信认识,增强示范作用 | 第34页 |
四、健全完善监督与制约机制 | 第34-36页 |
(一) 完善高职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 第35页 |
(二) 加强监督机制,加大失信处罚力度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附:沈阳市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问题调查问卷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沈阳师范大学 MPA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流程 | 第43-44页 |
沈阳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登记表 | 第44-45页 |
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 第45-48页 |
论文指导教师意见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