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工程论文--水下管道论文

SCR管—土相互作用及触地点疲劳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钢悬链线立管管-土作用研究进展第12-16页
     ·管-土作用试验研究第13-16页
     ·管-土作用数值模拟第16页
   ·钢悬链线立管触地点疲劳分析研究进展第16-17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17-18页
第二章 钢悬链立管触地点疲劳分析方法第18-29页
   ·海床土体模型第18-22页
   ·海洋结构物疲劳分析方法第22-23页
   ·裂纹扩展率模型第23-27页
     ·改进的McEvily 模型第23-25页
     ·变幅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率单一曲线模型第25-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静态单次管-土相互作用模拟第29-44页
   ·管土作用模型及分析方法第29-33页
     ·管土作用模型及海床土体模型第29-30页
     ·有限差分法第30-32页
     ·有限差分法计算流程第32-33页
   ·触地点位置的变化第33-39页
     ·加载位移对触地点位置的影响第33-35页
     ·土体刚度对触地点位置的影响第35-36页
     ·土体吸力对触地点位置的影响第36-37页
     ·立管参数对触地点位置的影响第37-39页
   ·试验结果对比第39-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循环载荷作用下管-土相互作用模拟第44-53页
   ·海床土体P? y 曲线第44-46页
   ·ANSYS 中模型单元的选取第46-47页
   ·管土作用有限元模型第47-48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48-52页
     ·沟槽深度变化第48-50页
     ·沟槽深度的影响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钢制悬链线立管触地点疲劳分析第53-75页
   ·SCR 触地点动力特性分析第54-64页
     ·滞回曲线模型第57-59页
     ·非线性土体模型第59-61页
     ·无吸力土体模型第61-63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63-64页
   ·基于单一曲线模型的立管表面疲劳裂纹扩展分析第64-74页
     ·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64-65页
     ·管表面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第65-69页
     ·计算参数选取第69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69-72页
     ·裂纹比的影响第72-73页
     ·残余应力的影响第73-74页
     ·超载迟滞效应的影响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第75页
   ·研究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3-84页
附件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内孤立波与深海立管的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倾斜载荷作用下导管架平台桩基承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