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13-27页 |
1 常振森主任医师简介 | 第13-14页 |
2 学术思想渊源 | 第14-21页 |
2.1 源于《黄帝内经》 | 第14页 |
2.2 源于《伤寒论》 | 第14-15页 |
2.3 源于《金匮要略》 | 第15-16页 |
2.4 源于《脾胃论》 | 第16-17页 |
2.5 源于《景岳全书》 | 第17页 |
2.6 源于《四圣心源》 | 第17-18页 |
2.7 源于《郑钦安全书》 | 第18页 |
2.8 源于对肾、气、血理论的深刻认识 | 第18-21页 |
3 各家对肾与命门的认识 | 第21-24页 |
3.1 历代医家对命门功用的阐述 | 第21-22页 |
3.2 命门功用现代研究 | 第22-23页 |
3.3 肾与命门之关系的现代认识: | 第23-24页 |
4 常振森主任医师对“肾与气血相关论”的认识 | 第24-27页 |
4.1 精为身之本,由肾封藏化生 | 第24-25页 |
4.2 人之生,血与气耳,为肾精化生、肾气施泄 | 第25-27页 |
第二部分 常振森主任医师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 第27-67页 |
1 常振森主任医师的学术思想总结 | 第27-41页 |
1.1 崇尚天人合一,立足整体观念 | 第27-29页 |
1.2 辨证论治,重化致和,多方权变 | 第29-38页 |
1.3 培元固肾养先天,调运脾胃资后天 | 第38-41页 |
1.4 力倡现代医学技术为我所用 | 第41页 |
2 常振森主任医师临床经验总结 | 第41-47页 |
2.1 活用经方,尤其是肾气丸 | 第41-44页 |
2.2 擅用药对,尤其是补肾药对 | 第44-47页 |
3 肾与气血相关论的临床运用 | 第47-67页 |
3.1 喘证 | 第47-50页 |
3.2 慢性泄泻 | 第50-52页 |
3.3 症瘕(子宫肌瘤) | 第52-56页 |
3.4 乳癖(乳腺增生病) | 第56-58页 |
3.5 杂病 | 第58-64页 |
3.6 讨论 | 第64-67页 |
第三部分 温阳通脉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 第67-81页 |
1 临床研究 | 第67-76页 |
1.1 临床资料 | 第67页 |
1.2 病例选择 | 第67-68页 |
1.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7] | 第68-71页 |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71页 |
1.5 处理方法 | 第71-72页 |
1.6 检测指标 | 第72页 |
1.7 结果 | 第72-76页 |
1.8 安全性检测 | 第76页 |
1.9 不良反应 | 第76页 |
1.10 结论 | 第76页 |
2 临床验案 | 第76-77页 |
3 讨论 | 第77-81页 |
3.1 常振森主任医师从肾论治胸痹理论依据 | 第77-79页 |
3.2 组方方药分析 | 第79-80页 |
3.3 结论 | 第80-81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