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和略写词说明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CO的危害与消除 | 第16页 |
1.2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6-20页 |
1.2.1 铈锆氧化物 | 第16-17页 |
1.2.2 纳米结构材料 | 第17页 |
1.2.3 铈锆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17-20页 |
1.3 超重力技术 | 第20-22页 |
1.3.1 超重力设备 | 第20-21页 |
1.3.2 超重力技术在纳米颗粒合成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 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方法 | 第22-24页 |
1.4.1 传统浸渍法 | 第22-23页 |
1.4.2 离子交换法 | 第23页 |
1.4.3 共沉淀法 | 第23页 |
1.4.4 沉积-沉淀法 | 第23页 |
1.4.5 阴离子浸渍法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4-26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4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6-27页 |
2.3 实验流程 | 第27-31页 |
2.3.1 气液两相法 | 第27-29页 |
2.3.2 双反相微乳液法 | 第29-31页 |
2.4 贵金属的负载 | 第31-32页 |
2.5 性能表征方法 | 第32-34页 |
第三章 RSR中气液两相法制备Ce_(0.5)Zr_(0.5)O_2载体 | 第34-56页 |
3.1 催化剂载体的焙烧温度 | 第34-35页 |
3.2 初始溶液浓度对铈锆氧化物载体的影响 | 第35-38页 |
3.3 反应终点pH值对铈锆氧化物载体的影响 | 第38-40页 |
3.4 RSR转速对铈锆氧化物载体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 反应温度对铈锆氧化物载体的影响 | 第42-45页 |
3.6 RSR和STR中制备的Ce_(0.5)Zr_(0.5)O_2载体的对比 | 第45-48页 |
3.6.1 XRD分析 | 第45-47页 |
3.6.2 BET以及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47-48页 |
3.7 负载型催化剂的测试 | 第48-54页 |
3.7.1 XRD分析 | 第49页 |
3.7.2 HRTEM分析 | 第49-52页 |
3.7.3 CO氧化反应评价 | 第52页 |
3.7.4 XPS分析 | 第52-5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RSR中双反相微乳液法制备Ce_(0.5)Zr_(0.5)O_2载体 | 第56-76页 |
4.1 催化剂载体的焙烧温度 | 第56-57页 |
4.2 反应温度对铈锆氧化物载体的影响 | 第57-60页 |
4.3 RSR转速对铈锆氧化物载体的影响 | 第60-62页 |
4.4 初始溶液浓度对铈锆氧化物载体的影响 | 第62-64页 |
4.5 体积流量对铈锆氧化物载体的影响 | 第64-66页 |
4.6 RSR和STR中制备的Ce_(0.5)Zr_(0.5)O_2载体的对比 | 第66-69页 |
4.6.1 XRD分析 | 第66-68页 |
4.6.2 BET以及N2吸附脱附分析 | 第68-69页 |
4.7 负载型催化剂的测试 | 第69-75页 |
4.7.1 XRD分析 | 第69-70页 |
4.7.2 HRTEM分析 | 第70-73页 |
4.7.3 CO氧化反应评价 | 第73页 |
4.7.4 XPS分析 | 第73-7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页 |
5.2 建议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4-86页 |
附件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