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第一节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一般概述 | 第15-17页 |
一、危机与公共危机 | 第15-16页 |
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行政问责制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一、责任与问责 | 第17-18页 |
二、行政问责制及其组成要素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 | 第20-22页 |
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概念 | 第20页 |
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问责制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与常规问责制的不同之处 | 第22页 |
第四节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引入行政问责制的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一、政府权责不统一的现象推动了行政问责制的发展 | 第23页 |
二、公共危机的特征推动行政问责制的引入 | 第23-24页 |
三、责任政府的构建要求引入行政问责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发展阶段与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第一节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问责制的发展阶段 | 第25-27页 |
一、萌芽阶段(1979年至2002年) | 第25-26页 |
二、发展阶段(2003年至2007年) | 第26页 |
三、完善阶段(2008年至今)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行政问责制的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行政问责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 第27-28页 |
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行政问责的范围和力度逐渐扩大 | 第28-29页 |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行政问责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我国发展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所面临的困境分析 | 第30-35页 |
第一节 行政问责理念薄弱 | 第30-31页 |
一、官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 | 第30页 |
二、社会公众问责意识淡薄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基本要素亟待完善 | 第31-33页 |
一、问责主体发展单一 | 第31页 |
二、问责范围局限性 | 第31-32页 |
三、问责程序随意 | 第32页 |
四、问责结果难落实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问责法制缺失 | 第33-35页 |
一、缺乏权威性 | 第33页 |
二、缺乏统一性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相关对策研究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加强行政问责文化建设,优化外部环境 | 第35-36页 |
一、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行政问责制发展氛围 | 第35页 |
二、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 第35-36页 |
三、培养异体问责主体权利意识与问责意识 | 第36页 |
第二节 完善行政问责体系各要素 | 第36-42页 |
一、发展问责主体多元化 | 第36-39页 |
二、规范问责客体 | 第39-40页 |
三、拓宽问责范围 | 第40页 |
四、健全问责程序 | 第40-41页 |
五、健全问责责任形式 | 第41页 |
六、落实问责结果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建立行政问责制相关配套制度 | 第42-45页 |
一、建立统一的法律规范,健全问责法律法规 | 第42页 |
二、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42-43页 |
三、构建主动、灵活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行政问责触发机制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