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砂坝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以花垣县为例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尾砂坝环境治理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二、环境风险评价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 第16-17页 |
一、主要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对比分析法 | 第17页 |
三、定性定量结合法 | 第17页 |
四、实证分析法 | 第17页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六节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一、尾砂坝治理 | 第19页 |
二、环境风险 | 第19-20页 |
三、环境风险评价 | 第20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1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花垣县尾砂坝现状 | 第22-29页 |
第一节 花垣县矿产开发简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花垣县尾砂坝环境状况 | 第23-24页 |
一、尾砂坝数量巨大 | 第23页 |
二、尾砂坝质量较差 | 第23-24页 |
三、尾砂坝管理欠佳 | 第24页 |
第三节 花垣县尾砂坝治理状况 | 第24-26页 |
一、利用尾矿制砖 | 第24页 |
二、利用尾矿生产水泥 | 第24-25页 |
三、利用尾矿生产化肥 | 第25页 |
四、利用尾矿填充矿区 | 第25-26页 |
五、尾砂坝安全综合治理 | 第26页 |
第四节 花垣县尾砂坝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一、治理意识欠缺 | 第26-27页 |
二、相应制度不全 | 第27页 |
三、处理技术落后 | 第27-28页 |
四、资金需求较大 | 第28页 |
五、市场现状不佳 | 第28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尾砂坝环境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29-41页 |
第一节 环境风险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一、地质灾害 | 第29页 |
二、环境污染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评价指标选取 | 第30-32页 |
一、指标选取原则 | 第30-31页 |
二、评价指标选取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尾砂坝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第32-36页 |
一、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33页 |
二、指标权重设置 | 第33-36页 |
第四节 花垣县尾砂坝环境风险实证分析 | 第36-40页 |
一、环境风险评分 | 第36-37页 |
二、评分结果及分析 | 第37-39页 |
三、结论分析 | 第39-4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花垣县尾砂坝治理及对策研究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宏观的治理政策完善 | 第41-42页 |
一、提高治理意识 | 第41页 |
二、完善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三、提高技术水平 | 第42页 |
四、引入市场机制 | 第42页 |
第二节 具体的治理方法创新 | 第42-46页 |
一、尾砂坝生态恢复 | 第43-44页 |
二、尾砂坝景观重建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