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中国山茶科物种多样性的地理格局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1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5-18页
        1.2.1 山茶科研究概况第15-16页
        1.2.2 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3 物种分布模型应用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21页
第二章 山茶科与数据来源第21-27页
    2.1 山茶科第21页
    2.2 数据来源第21-27页
        2.2.1 山茶科分布数据第21-22页
        2.2.2 环境数据第22-24页
        2.2.3 物种分布模型第24-27页
第三章 中国山茶科物种多样性格局及影响因子第27-37页
    3.1 研究方法第27-28页
        3.1.1 模拟中国山茶科物种当前的丰富度格局和加权特有格局第27页
        3.1.2 中国山茶科物种特有性热点区的识别第27页
        3.1.3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与方差分解第27-28页
    3.2 研究结果第28-34页
        3.2.1 中国山茶科物种当前的丰富度格局和加权特有格局第28-29页
        3.2.2 中国山茶科物种特有性分布的热点地区第29-30页
        3.2.3 中国山茶科物种多样性格局的环境解释第30-34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34-37页
第四章 气候变化对中国山茶科物种的影响第37-51页
    4.1 研究方法第37-38页
        4.1.1 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山茶科物种的丰富度格局和加权特有格局第37页
        4.1.2 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山茶科物种适生区的变化分析与物种灭绝风险评估第37-38页
        4.1.3 中国山茶科物种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分析第38页
    4.2 研究结果第38-47页
        4.2.1 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山茶科物种的丰富度格局和加权特有格局第38-42页
        4.2.2 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山茶科物种适生区的变化与物种灭绝风险第42-44页
        4.2.3 中国山茶科植物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第44-47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47-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5页
    5.1 结论第51-52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65页
附录第65-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灵空山松栎混交林幼苗空间分布动态与地形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何泽慧实验物理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