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2章 港口通过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6页 |
2.1 港口通过能力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1 港口通过能力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2 港口通过能力的分类 | 第17页 |
2.2 港口通过能力系统结构模型 | 第17-23页 |
2.2.1 泊位子系统 | 第18-20页 |
2.2.2 库场子系统 | 第20-21页 |
2.2.3 集疏运子系统 | 第21-22页 |
2.2.4 装卸子系统 | 第22-23页 |
2.3 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3.1 港口装货种类 | 第23页 |
2.3.2 港口设施与设备 | 第23-24页 |
2.3.3 港口总体布局情况 | 第24-25页 |
2.3.4 集港运输工具的技术性能及作业条件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天津港E散杂货码头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42页 |
3.1 天津港概况 | 第26页 |
3.2 天津港E散杂货码头发展现状 | 第26-36页 |
3.2.1 码头现场作业人员 | 第26-28页 |
3.2.2 码头运输工具 | 第28页 |
3.2.3 天津港E散杂货码头装卸船类型 | 第28-29页 |
3.2.4 码头机械设备 | 第29-33页 |
3.2.5 码头泊位以及货类结构 | 第33-34页 |
3.2.6 码头货场 | 第34-36页 |
3.3 天津港E散杂货码头市场形势分析 | 第36-40页 |
3.3.1 航运市场形势分析 | 第37页 |
3.3.2 货物需求市场形势分析 | 第37-40页 |
3.4 天津港E散杂货码头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天津港E散杂货码头营运通过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 第42-59页 |
4.1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2-47页 |
4.1.1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42页 |
4.1.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2-45页 |
4.1.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5-47页 |
4.2 天津港E散货码头营运通过能力综合评价过程 | 第47-57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48-51页 |
4.2.2 天津港E散货码头营运通过能力评价 | 第51-57页 |
4.3 天津港E散货码头营运通过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天津港E散杂货码头营运通过能力提升对策 | 第59-65页 |
5.1 科学制定码头发展规划 | 第59页 |
5.2 提升码头基础设施能力 | 第59-62页 |
5.2.1 提升泊位通过能力 | 第60-61页 |
5.2.2 提升装卸设备作业能力 | 第61页 |
5.2.3 提升库场堆存能力 | 第61-62页 |
5.2.4 提升集疏运能力 | 第62页 |
5.3 提升码头服务水平 | 第62-64页 |
5.4 提升码头低碳绿色发展水平 | 第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A 天津港E散杂货码头营运通过能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表 | 第71-73页 |
附录B 天津港E散杂货码头营运通过能力综合评价指标调查表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