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1.1 硅烯的发现及其实验制备 | 第13-16页 |
| §1.2 硅烯的电子结构 | 第16-18页 |
| §1.3 半导体带间跃迁理论 | 第18-21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科学意义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硅烯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及其电磁调控 | 第23-41页 |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3-24页 |
| §2.2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24-28页 |
| §2.3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28-40页 |
| §2.3.1 硅烯电子能带结构的电场调控 | 第28-29页 |
| §2.3.2 硅烯电子能带结构的交换场与电场调控 | 第29-32页 |
| §2.3.3 硅烯电子能带结构的非共振电磁场与电场调控 | 第32-33页 |
| §2.3.4 硅烯的光学性质及其电场调控 | 第33-4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扶手椅型硅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及其光学性质 | 第41-53页 |
| §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41-42页 |
| §3.2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42-44页 |
| §3.3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 §3.3.1 扶手椅型硅烯纳米带的电子能带结构 | 第44-46页 |
| §3.3.2 扶手椅型硅烯纳米带带间量子跃迁几率 | 第46-47页 |
| §3.3.3 扶手椅型硅烯纳米带的光学性质 | 第47-5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锯齿型硅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及其光学性质 | 第53-65页 |
| §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53页 |
| §4.2 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53-56页 |
| §4.3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 §4.3.1 锯齿型硅烯纳米带的电子能带结构 | 第56-58页 |
| §4.3.2 锯齿型硅烯纳米带带间量子跃迁矩阵元 | 第58页 |
| §4.3.3 锯齿型硅烯纳米带的光学性质 | 第58-6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8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 §5.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66-67页 |
| §5.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