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1.3.1 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治理实践现状 | 第17-22页 |
1.3.2 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治理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5 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大气污染联动治理范围与等级划分方法 | 第31-59页 |
2.1 联动范围与等级划分方法 | 第31-36页 |
2.1.1 联动范围划分方法 | 第32-33页 |
2.1.2 联动等级划分方法 | 第33-36页 |
2.2 实证分析 | 第36-54页 |
2.2.1 实证对象与数据来源 | 第36-39页 |
2.2.2 长三角区域PM2.5与O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 第39-49页 |
2.2.3 长三角区域PM2.5和O3污染联动范围 | 第49-52页 |
2.2.4 长三角区域PM2.5与O3联动区域等级 | 第52-54页 |
2.3 方法评价与讨论 | 第54-5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治理合作博弈模型 | 第59-78页 |
3.1 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治理合作博弈模型构建 | 第59-64页 |
3.1.1 基本假设与参数符号 | 第59-61页 |
3.1.2 各地区污染最优去除率模型 | 第61-63页 |
3.1.3 区域合作收益分配模型 | 第63-64页 |
3.2 实证分析 | 第64-74页 |
3.2.1 数据来源与参数赋值 | 第65-66页 |
3.2.2 人群健康损害降低函数与去污成本函数确定 | 第66-67页 |
3.2.3 属地治理模型与合作博弈模型对比分析 | 第67-72页 |
3.2.4 Shapley值合作收益分配方案 | 第72-74页 |
3.3 模型评价与讨论 | 第74-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治理税收调控模型 | 第78-90页 |
4.1 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治理税收调控模型构建 | 第78-84页 |
4.1.1 基本假设与符号 | 第78-79页 |
4.1.2 模型构建 | 第79-82页 |
4.1.3 模型求解 | 第82-84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84-86页 |
4.3 模型评价与讨论 | 第86-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基于联动治理的监测网络布局优化方法 | 第90-107页 |
5.1 基于联动治理的监测网络布局优化方法 | 第90-92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92-105页 |
5.2.1 实证案例与数据来源 | 第92-94页 |
5.2.2 实证研究结果 | 第94-105页 |
5.3 方法评价与讨论 | 第105-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6.1 结论 | 第107-108页 |
6.2 展望 | 第108-110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1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