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2.1 松属用材树种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2 湿地松生长和材性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2.3 无损评估技术在活立木材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4 松属用材树种生长和材性相关性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5 多性状联合选择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 | 第23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湿地松活立木基本密度与弹性模量无损评估技术研究 | 第26-36页 |
2.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2.1.1 试验林概况 | 第26-27页 |
2.1.2 材性性状指标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2.1.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2.2.1 各测定指标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2.2.2 各测定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2.2.3 相关指标间的回归分析 | 第31-34页 |
2.3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的湿地松生长及材性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 第36-45页 |
3.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1.1 数据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3.1.2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3.2.1 生长和材性性状各指标的测定基本情况 | 第38-40页 |
3.2.2 生长和材性性状的遗传力和选择增益 | 第40-41页 |
3.2.3 生长和材性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3.3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湿地松样本量大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 | 第45-56页 |
4.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4.1.1 数据测定方法 | 第46页 |
4.1.2 临界样本量的确定 | 第46-4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4.2.1 各性状测定值在不同样本容量与家系容量下的基本情况 | 第47-50页 |
4.2.2 各性状遗传力及其标准误估算受样本容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3 各性状遗传力及其标准误估算受家系容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4 临界样本量下各性状遗传力及其标准误估算值 | 第53-54页 |
4.3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湿地松生长及材性性状联合选择研究 | 第56-66页 |
5.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5.1.1 性状测定及遗传参数评估方法 | 第56页 |
5.1.2 选择方法 | 第56-5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5.2.1 单性状选择之育种值排名法 | 第58-59页 |
5.2.2 多性状联合选择之独立挑选法 | 第59-62页 |
5.2.3 多性状联合选择之指数选择法 | 第62-64页 |
5.3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6-75页 |
6.1 结论与讨论 | 第66-72页 |
6.1.1 湿地松活立木弹性模量无损评估技术研究 | 第66-67页 |
6.1.2 湿地松活立木生长与材性性状遗传和相关分析研究 | 第67-69页 |
6.1.3 湿地松样本量大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 | 第69-70页 |
6.1.4 湿地松生长及材性性状联合选择研究 | 第70-72页 |
6.2 展望 | 第72-75页 |
6.2.1 材脂兼用优良种质的选育研究 | 第72页 |
6.2.2 经济性状及其遗传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早期选择研究 | 第72-73页 |
6.2.3 形质性状对材性性状的影响及其间接选择研究 | 第73页 |
6.2.4 取样策略及规模对性状遗传参数评估的影响研究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4页 |
缩略表 | 第84-85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