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多线性映射研究的现状 | 第14-22页 |
1.2.1 构建多线性映射的实例 | 第14-19页 |
1.2.2 基于多线性映射设计新的密码原语 | 第19-22页 |
1.3 内容安排与主要结果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多线性映射与可证明安全理论 | 第25-41页 |
2.1 多线性映射的定义 | 第25-26页 |
2.2 多线性映射上的困难问题与安全假设 | 第26-28页 |
2.3 可证明安全的公钥密码体制 | 第28-33页 |
2.3.1 公钥加密的形式化定义 | 第29-31页 |
2.3.2 数字签名的形式化定义 | 第31-33页 |
2.3.3 随机预言模型 | 第33页 |
2.4 多线性映射上的若干基础密码原语 | 第33-40页 |
2.4.1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全域Hash函数 | 第33-35页 |
2.4.2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可编程Hash函数 | 第35-36页 |
2.4.3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受限伪随机函数 | 第36-38页 |
2.4.4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松关联 2-1 重编码机制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多接收者公钥加密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多接收者公钥加密的形式化定义 | 第42-44页 |
3.2.1 MRPKE方案的定义 | 第42-43页 |
3.2.2 IB-MRPKE方案的定义 | 第43-44页 |
3.3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MRPKE方案 | 第44-47页 |
3.3.1 方案的算法描述 | 第45页 |
3.3.2 方案分析 | 第45-47页 |
3.4 标准模型下基于多线性映射的IB-MRPKE方案 | 第47-54页 |
3.4.1 方案的算法描述 | 第47-48页 |
3.4.2 方案分析 | 第48-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环签名 | 第55-73页 |
4.1 引言 | 第55-57页 |
4.2 环签名的形式化定义 | 第57-61页 |
4.2.1 环签名方案(RS)的定义 | 第57-59页 |
4.2.2 基于身份的环签名方案(IBRS)的定义 | 第59-61页 |
4.3 标准模型下基于多线性映射的环签名方案(MRS) | 第61-66页 |
4.3.1 方案的算法描述 | 第62-63页 |
4.3.2 方案分析 | 第63-66页 |
4.4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IBRS方案 | 第66-72页 |
4.4.1 方案的算法描述 | 第66-67页 |
4.4.2 方案分析 | 第67-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属性签名 | 第73-87页 |
5.1 引言 | 第73-74页 |
5.2 支持电路结构的属性签名形式化定义 | 第74-76页 |
5.2.1 电路相关的概念 | 第74-75页 |
5.2.2 电路属性签名方案的架构 | 第75页 |
5.2.3 安全模型 | 第75-76页 |
5.3 标准模型下支持电路结构的属性签名方案 | 第76-86页 |
5.3.1 方案的算法描述 | 第77-79页 |
5.3.2 方案分析 | 第79-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多接收者环签密 | 第87-115页 |
6.1 引言 | 第87-88页 |
6.2 多接收者环签密的形式化定义 | 第88-91页 |
6.2.1 多接收者环签密方案的架构 | 第88-90页 |
6.2.2 安全模型 | 第90-91页 |
6.3 基于多线性映射的多接收者环签密方案(MRRSC) | 第91-98页 |
6.3.1 方案的算法描述 | 第92-93页 |
6.3.2 方案分析 | 第93-98页 |
6.4 基于GGH多线性映射的多接收者环签密方案(GGH-MRRSC) | 第98-102页 |
6.4.1 GGH多线性映射实例 | 第99-100页 |
6.4.2 方案的算法描述 | 第100-101页 |
6.4.3 方案分析 | 第101-102页 |
6.5 基于Gu-Map1多线性映射的多接收者环签密方案(Gu-Map1-MRRSC) | 第102-114页 |
6.5.1 Gu-Map1多线性映射实例 | 第102-105页 |
6.5.2 方案的算法描述 | 第105-106页 |
6.5.3 方案分析 | 第106-11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115-11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9页 |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29-130页 |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