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性伴动员检测可行性研究
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3-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2 对象与方法 | 第16-28页 |
2.1 理论框架 | 第16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5 质量控制 | 第26页 |
2.6 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26-27页 |
2.7 伦理学问题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51页 |
3.1 一般情况 | 第28-32页 |
3.2 性伴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 | 第32-38页 |
3.3 种子动员性伴接受HIV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 | 第38-44页 |
3.4 性伴接受HIV检测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 | 第44-51页 |
4 讨论 | 第51-60页 |
4.1 性伴动员检测的必要性 | 第51-53页 |
4.2 性伴动员检测的可接受性 | 第53-56页 |
4.3 性伴动员检测的可行性 | 第56-57页 |
4.4 性伴动员检测的风险因素及对策 | 第57-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6 建议 | 第61-62页 |
6.1 工作流程方面 | 第61页 |
6.2 推广应用方面 | 第61-62页 |
7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62-64页 |
7.1 创新性 | 第62-63页 |
7.2 局限性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82页 |
综述 | 第82-90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