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农业转移人口消费金融结构差异问题研究--基于苏皖两省的调查数据

摘要第11-15页
ABSTRACT第15-19页
1 绪论第20-32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20-23页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3-26页
        1.2.1 研究目标第23-24页
        1.2.2 研究内容第24-26页
    1.3 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第26-29页
        1.3.1 技术路线第26-27页
        1.3.2 数据来源第27-29页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9-30页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30-32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30-31页
        1.5.2 可能的不足第31-32页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32-42页
    2.1 概念界定第32-34页
        2.1.1 农业转移人口第32页
        2.1.2 消费金融第32-33页
        2.1.3 金融结构第33-34页
        2.1.4 消费金融结构第34页
    2.2 文献综述第34-39页
        2.2.1 消费金融的相关研究第34-36页
        2.2.2 城市融入中的金融问题研究第36-39页
    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第39-42页
3 理论分析框架第42-56页
    3.1 农业转移人口消费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划分第42-44页
    3.2 农业转移人口消费金融需求结构第44-46页
    3.3 农业转移人口消费金融供给结构第46-50页
        3.3.1 渠道结构差异视角第46-48页
        3.3.2 人口结构差异视角第48-50页
    3.4 农业转移人口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第50-51页
    3.5 研究的分析框架图第51-56页
4 消费结构与消费金融需求结构分析第56-68页
    4.1 理论分析第56-58页
    4.2 消费结构分析第58-62页
    4.3 消费金融需求结构分析第62-65页
        4.3.1 非融资性消费金融需求分析第62-63页
        4.3.2 融资性消费金融需求分析第63-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8页
5 民间借入可得性与借出意愿性影响因素分析第68-88页
    5.1 理论分析第68-72页
        5.1.1 内卷化概念扩展第69-70页
        5.1.2 民间金融内卷化及阶段性第70-72页
    5.2 研究设计与描述统计第72-78页
        5.2.1 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第72页
        5.2.2 变量的选择第72-75页
        5.2.3 变量的描述统计第75-78页
        5.2.4 模型的选择第78页
    5.3 全样本实证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5.4 代际差异样本实证结果与分析第83-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银行消费信用贷款发放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8-108页
    6.1 理论分析第88-95页
        6.1.1 信贷员的初审作用第89-90页
        6.1.2 决策指标分析第90-92页
        6.1.3 信贷员初审的数理模型第92-95页
    6.2 研究设计与描述统计第95-99页
        6.2.1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第95-97页
        6.2.2 指标的描述统计第97-98页
        6.2.3 模型的选择第98-99页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99-106页
    6.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7 新型消费金融渠道的使用及影响因素分析第108-138页
    7.1 理论分析第108-113页
        7.1.1 P2P网络融资的发展和分类第109-111页
        7.1.2 网络信用支付与“花呗”第111-113页
    7.2 新型金融渠道的使用现状第113-120页
        7.2.1 P2P网络融资的使用现状第113-116页
        7.2.2 网络信用支付的使用现状第116-120页
    7.3 研究设计与描述统计第120-126页
        7.3.1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第120页
        7.3.2 变量的选择第120-122页
        7.3.3 变量的描述统计第122-126页
        7.3.4 模型的选择第126页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126-135页
        7.4.1 全样本模型第126-132页
        7.4.2 代际差异模型第132-135页
    7.5 本章小结第135-138页
8 融资资本的代际传承分析第138-156页
    8.1 理论分析第138-140页
    8.2 研究设计与描述统计第140-146页
        8.2.1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第140页
        8.2.2 变量的选择第140-142页
        8.2.3 对父代城市融入程度的认知结构第142-144页
        8.2.4 变量的描述统计第144-146页
        8.2.5 模型的选择第146页
    8.3 多元回归实证结果与分析第146-151页
    8.4 分位数回归实证结果与分析第151-154页
    8.5 本章小结第154-156页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第156-162页
    9.1 研究结论第156-158页
    9.2 政策启示第158-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4页
附录: 调查问卷设计第174-182页
致谢第182-18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填脐治疗瘾疹风寒证6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龙胆泻肝汤合小承气汤治疗酒精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