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絮凝水处理技术的微污染水体净化试验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3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雨洪管理技术 | 第14-27页 |
1.2.1 最佳管理措施 | 第15-18页 |
1.2.2 低影响开发 | 第18-20页 |
1.2.3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 第20-21页 |
1.2.4 水敏感性城市设计 | 第21-22页 |
1.2.5 海绵城市 | 第22-25页 |
1.2.6 雨水雨能联合利用技术 | 第25-27页 |
1.3 电絮凝水质净化技术 | 第27-31页 |
1.3.1 电化学絮凝技术简介 | 第27-29页 |
1.3.2 电絮凝技术的影响因素 | 第29页 |
1.3.3 电絮凝技术的应用研究 | 第29-31页 |
1.3.4 电絮凝研究展望 | 第3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2 微污染水电絮凝处理试验设计 | 第34-56页 |
2.1 电絮凝反应装置设计 | 第34-43页 |
2.1.1 电絮凝反应影响因素及试验条件选取 | 第34-39页 |
2.1.2 装置整体布置 | 第39-43页 |
2.2 试验方案 | 第43-46页 |
2.2.1 整体试验方案 | 第43页 |
2.2.2 试验组次 | 第43-44页 |
2.2.3 操作步骤 | 第44-46页 |
2.3 水质测验指标与方法 | 第46-49页 |
2.3.1 水质测验指标 | 第46-47页 |
2.3.2 水质分析方法和检测试剂仪器 | 第47-49页 |
2.4 水样采集方案设计 | 第49-51页 |
2.4.1 采样点布置 | 第49-51页 |
2.4.2 取样 | 第51页 |
2.5 原始水样水质分析 | 第51-5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3 微污染水电絮凝分批处理试验研究 | 第56-84页 |
3.1 分批处理试验现象 | 第56-58页 |
3.2 分批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81页 |
3.2.1 极板间距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8-67页 |
3.2.2 电流密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67-75页 |
3.2.3 反应时间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75-79页 |
3.2.4 最佳反应条件 | 第79-8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4 微污染水电絮凝连续处理试验研究 | 第84-118页 |
4.1 连续处理试验现象 | 第84-85页 |
4.2 连续试验结果分析 | 第85-110页 |
4.2.1 极板间距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85-93页 |
4.2.2 电流密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93-101页 |
4.2.3 流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101-109页 |
4.2.4 最佳反应条件 | 第109-110页 |
4.3 综合分析 | 第110-114页 |
4.3.1 最佳反应条件 | 第111-112页 |
4.3.2 污染物去除效果与效率 | 第112-113页 |
4.3.3 装置运行成本分析 | 第113-11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4-11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4页 |
5.1 总结 | 第118-120页 |
5.2 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5.3 展望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1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142-143页 |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143页 |